第 3-4 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第 1 课时)教材分析《课程标准》要求“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基于本册教材“政治文明历程”的主题,第 3 课与第 4 课有很大的内在联系性,为了方便讲解,也为了便于学生理解,着眼于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发展,将两课的内容加于整合。分为中央官制的确定及其演变;地方割据与中央集权的斗争;古代选官制度和监察、谏议制度三部分。第一课时以中央官制的演变为主线,将第 3 课与第 4 课“三省六部制的确定及其演变”与“皇权的不断加强”整合,将历朝君权与相权的斗争,皇权的加强阐述清楚。第二课时讲述地方割据与中央集权的斗争:“汉唐时期的地方割据与集权措施”;“古代选官制度和监察、谏议制度”。使学生了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是专制皇权不断加强,而明清时期专制皇权更是发展到顶峰.了解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是学生了解和比较第二三单元古代、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基础,同时还有助于了解近现代中国人民推翻专制,建立并完善民主政治的艰难而漫长的历程,使学生更好理解现代中国的民主建设,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珍惜民主权利。学生分析(1) 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看: 他们在初中时已简单学过这些制度下的机构设置情况,但仍处于认识的感性阶段,因此,授课过程中要注意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将认识从感性阶段上升为理性阶段,培养学生从史实出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 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 高中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但他们感兴趣的往往集中在直观教具和有趣的历史事件上,这就要求历史教学要有直观性和趣味性,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3)学生的学习需要: 高中学生并不满足于认识只停留在感性阶段,他们渴望将认识上升到理性阶段, 并且他们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欲望, 因此,精心设计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究,帮助学生自主学习, 是有必要的同时也是符合新课标要求的。 教学目标 1.基本知识:本节要求学生掌握汉代的中外朝制;唐代的三省六部制 ;北宋的二府三司制;元代的中书一省制;明代废丞相设内阁;清代军机处的设立等知识. 通过引导学生对各个朝代下中枢权力机构的设置的学习,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2.能力与方法:(1)通过让学生阅读材料,引导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培养学生搜集材料运用材料的能力。(2)通过教师创设情景及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