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8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19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课标要求:概述 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课前导学:1、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如何起步的?为促进工业建设采取了哪些措施?初期取得了哪些成就? 2、1956—1976 年间,中共领导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有哪些成功的探索?有哪些失误?其经验教训有哪些?3、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政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5、我国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知识整合】一、过渡时期的经济建设(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1、基本条件 (1)国民经济的恢复:建国初,政府领导人民大力恢复与发展国民经济。1952 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工业化建设提上日程。 (2)总路线的提出: 年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主张,内容包含“一化三改造”。2、开始:1953 年,国家开始实施 计划。3、成就:1957 年底,初步建立了 ,形成了 ,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工业化全面展开。(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1、目的:适应 要求,早日建成社会主义。2、性质和实质: (1)性质:是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取代其它一切生产关系的一场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 (2)实质: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3、过程: (1)农业:① 1953 年,试办以土地入股、统一经营为特征的 。 ②1955 年,掀起兴办 的高潮。问题探究:一五计划建设为什么优先发展重工业?专心 爱心 用心1(2)手工业:① 1951 年,开始试办 。 ②1953 年,推进手工业合作社运动,从 入手,逐步实现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3)资本主义工商业:① 建国后,国家采取 、 和 策略,运用 、 和 等形式,将其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②1953 年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 公私合营。③1956 年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 公私合营。④ 创举: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赎买的政策4、意义:(1)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标志着社会主义 基本确立,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开辟了道路。5、局限:在社会主义改造后期,改造工作过于急促和粗糙,也给社会发展遗留下了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