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教学模式改革浅析社会心理学教学模式改革浅析 [提要] 社会心理学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是要能够灵活的运用和适时的调整,努力使教学方法服从于教学内容,以便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社会心理学教学模式的改革不仅适用于《社会心理学》的教学,而且适用于高校的许多课程,希望笔者的探究对高校的教学方法改革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社会心理学;传统教学模式;讨论型教学模式;启发性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浅析社会心理学教学模式改革 收录日期:2025 年 3 月 10 日 作为我国主干课程之一的社会心理学,在教学方法上应受到高度重视。社会心理学本土化进程中,对传统模式的课堂教学和相关教学制度实行改革非常重要。 一、社会心理学教学模式改革的内容 (一)改变传统集中教学模式。改变传统集中教学模式,即集中时段实行课堂上课,学期结束对主干课程进行考试,期末考试结束后该课程的学习也宣告结束。这种教学方法可以称为快餐式教学。该教学模式适合学院的便捷管理也方便老师集中授课及完成教学任务。但是社会心理学这门课程是集操作和实验于一体的,以这种方式教学是否违反教学规律?笔者认为传统教学模式并不适合我国本科、专科社会心理学教学及人才培育的特性和要求。传统教学模式仅根据教学进度教授基础理论知识而没有让学生以本土化的思维去运用这些理论,不能满足学生运用理论知识的需要。因此,我们可以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加入可操作的实验环节,让学生在掌握了一定基础知识和理论的基础上进行相关的本土化讨论,让他们在探究性学习和知识创新方面有所作为。笔者认为,可以对现行社会心理学教学时间制度进行改革,将教学时间分段利用,把整个课程教学时间分为三个时段:第一个时段,讲授社会心理学基础知识、理论,重点讲授社会心理学进展的历程、讨论方法;主要流派的理论成果;指明社会心理学的未来进展方向并提出自己对社会心理学本土化的见解和看法,最后拟定第二时段学生进行可操作的实验讨论提供参考的题目;第二时段为学生可操作实验阶段。在该时间段,学生就自己选定的题目展开较充分深化的讨论,并完成较高质量的讨论报告或讨论论文提交给老师;第三时段为课堂讨论时间,学生可以在课堂上简要汇报自己的讨论成果并与老师互动,开展辩论。在辩论中摩擦出创新的火花,授课老师再做中肯的点评,指出讨论报告的成功与不足之处及改进意见。对讨论成绩优异或有进展潜力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