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 (第一课时)教材分析:“非洲”一节第一课时,让学生了解非洲的地理位置和以高原为主的地形,并通过阅读材料补充了本区极具特色的地形——东非大裂谷和撒哈拉沙漠。学生活动部分主要针对非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非洲主要的地理事物,非洲的地形设计问题,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尤其有助于学生学会读图、析图、记图。学情分析:前面已经学习了亚洲和欧洲,学生对区域地理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已经知道了学习区域地理要从三大块去学,即:某个区域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地形、气候、河流等)特征;人文地理(人口,城市、经济等)特征。通过师生访谈了解到学生对一些第一次接触的地名、河流名称、地形名称等掌握起来有些困难,也有一些学生空间思维能力较差,学习地理有一定的难度,只知道死记硬背,而背过即忘。本节课有一些新名称,如埃塞俄比亚高原、乞力马扎罗山、赞比西河、尼日尔河、坦噶尼喀湖等学生读起来、写起来都有一定障碍。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充分利用地图了解非洲的位置、政治地图的演变及非洲是世界上国家最多的大洲2、通过对地形图的判读,归纳非洲的海陆轮廓的特征、地形特征及特有的地形区及分布。过程与方法:1、课前预习:鼓舞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来收集有关非洲的地理资料,并进行归纳、分析。2、充分运用每幅地图,引导学生从地图中猎取大量的地理信息,进一步探究其形成原因。3、本节内容的教学,将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引导学生对非洲地理位置、地形特征进行更进一步的认识。实行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旅游、探险等方式,开展穿越撒哈拉沙漠、沿东非大裂谷探险等活动,以合作、探究、讨论等参加性强的学习形式教学,丰富课堂活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科学的资源观、环境观及可持续进展观,增加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环境保护感、危机感等。教学重点:高原为主的地形难点:东非大裂谷的成因、范围教学设计一、非洲的位置1、新课导入:放映关于非洲的多媒体录像(非洲大草原及野生动物),提问:刚才放映的是哪个大洲的景观。(观看录像,进入情境)2、老师导入:这个大洲有哪些著名的自然景观?它有哪些世界之最?有哪些有趣的风土人情?在我们今日的学习中,会遇到一些问题,各学习小组要勇于回答问题。(板书: 第二节 非洲)3、出示“非洲地形”图,引导学生认识非洲的经纬度位置。引导学生读图,分析找出非洲境内重要的经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20°W、0°经线、20°E 经线,并用彩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