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冷集中心学校 陈敏本周我上了一节新教材的数学课:等式的性质,在教学中我采纳了体验探究的教学方式,在老师的配合引导下,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操作、观察、归纳出等式性质,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力求体现"主体参加、自主探究、合作沟通、指导引探"的教学理念。以下将教学过程作简要回述: 整个教学过程主要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等式的概念,我采纳“归纳思维模式”教学,第一阶段:创设情境——请同学们举出几个等式的例子;第二阶段:形成概念——让学生观察这些等式的共同特点,想一想什么叫做等式;第三阶段:应用概念———让学生识别哪些是等式,哪些不是,并说出为什么?第二部分是探究等式的性质,采纳体验探究的教学方式,首先由学生两人一组动手实验,要求分别放上砝码使天平保持平衡,并填写实验表;再让学生观看电脑演示的书中 81 页的实验,提出问题:通过天平实验,要使天平平衡,你觉得应注意什么?你能联想到等式有什么性质?由学生独立思考归纳出等式性质1,然后让学生观看书中 81 页第二个实验的电脑演示,并引导学生从天平左右两边的数量关系上思考归纳出等式性质 2,最后通过练习巩固等式的两条性质,并让学生从练习中思考运用等式的性质时应注意些什么?第三部分是拓展与提高,通过两个填空,揭示等式的对称性和传递性为后面学习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作好了铺垫。教学反思:这是校内教研的一节数学公开课,经过校内老师的听课、评课活动,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也使我在教学中多了些体会和思考:《等式和它的性质》这节课的学习,我主要采纳了体验探究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了亲自操作的机会,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经验、知识、方法去探究与发现等式的性质,使学生直接参加教学活动,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对抽象的数学定理猎取感性的认识,进而通过老师的引导加工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获得新知,使学生的学习变为一个再制造的过程,同时让学生学到猎取知识的思想和方法,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为学生今后猎取知识以及探究和发现打下基础。回顾本节课,我觉得在一些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的把握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1、不能正确的把握操作的时间,没有达到应有的学习效果。作为老师所提出的实验操作的难易程度,应和所给的讨论时间成正比。难一点的操作问题,应多给点时间,反之则少给点时间。这样既保证了实验的有效性,又不至于浪费时间。但在探究等式性质 1 中用天平实验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