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象与实效的悖逆:对当前旅游规划的剖析 来源:中国旅游报 日期:2007 年 12 月 12 日 □杨军 “旅游规划热”在表象上造就了旅游规划工作的突飞猛进,但现实中规划编制与实施的脱节,常常使旅游规划有名无实,旅游实践依旧在事实上的“无规划”状态下运行,存在着表象与实效的悖逆。 从旅游公共管理的角度看,规划工作不仅是编制规划,更重要的是管理规划、实施规划。而世界旅游组织的一项调查表明,全球只有 55.5%%的旅游规划最终得到实施。那些只能“说在嘴上、画在纸上、挂在墙上、无法落实在行动上”的“政绩规划”、“要钱规划”、“样子规划”,既浪费了大量规划资源,又使规划工作落空,表面看处处有规划,实际上旅游实践仍然是在事实上的“无规划”状态下运行。这种“重编制而轻落实、重表象而轻实效”的悖逆现象,使旅游规划在一定程度上变异为一个“鸡肋”,不做不行,做了实在没有意义。而造成这一现象的症结主要有: 1、为规划而规划。由于旅游管理部门一般都缺乏专业的规划知识,人们常常知道要做规划,却不知道要做一个什么样的规划。或者只是出于赶潮流、出政绩、要资金等目的,“只求有,不求用”。旅游规划设计部门常常为了拿到规划任务,曲意迎合,也是“只管做,不管用”。这样,就出现了为规划而规划的怪相,使规划工作流于形式,原来用于指导区域旅游进展的规划,成了“一次性商品”,甚至沦为个别人“寻租”的工具。这种为规划而规划的行为,导致旅游规划及管理工作有名无实,对旅游活动的进展危害极大。 2、规划缺乏衔接。旅游业是一个地域性很强的综合产业,因此,旅游规划必须与垂直关系与水平关系上的各种相邻规划(上下级规划、相关部门规划等)进行有效衔接。只有实现无缝对接,旅游规划才具有现实可操作性。而现行的旅游规划往往就旅游谈旅游,只是站在旅游部门的角度来编制规划,而不考虑旅游规划与相邻规划的准确对接,从而给旅游规划的实施人为制造了许多难题。 3、规划内容缩水。旅游规划是专业性非常强的工作,委托方与代理方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旅游规划委托单位常常无法对旅游规划编制单位的能力和旅游规划的质量做出准确评判,而规划评审工作又往往流于形式。旅游规划编制单位常常利用这些而降低工作质量,如减少规划实际投入、压缩现场工作时间、减少专家数量、专家只是挂名等等,有时甚至直接“克隆”原有规划。这种瞒天过海、偷工减料、改头换面的所谓“规划”,只能是一堆昂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