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进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改革论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进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改革 摘 要:《大学生职业进展与就业指导》课是在教育部的要求下,从 2025 年起设置的一门公共课。但由于该课程建设历史较短、相关老师缺乏经验、师资队伍建设滞后等诸多因素,使本课程在促进大学生就业和提高生涯管理能力方面,并未能发挥有效的作用,甚至在有些学校形同虚设。为了进一步提升高校就业指导服务水平,提高广阔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以高职院校为例,对新形势下《大学生职业进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改革进行探究讨论。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进展与就业指导;课改 中图分类号:G717.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5)08-0098-02 一、高职院校课程现状 尽管在教育部的要求下,各院校从 2025 年起将《职业进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作为公共必修课,纳入教学计划,但有些高职院校并未真正重视该课程的必要性,导致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没真正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安排课程设置 教育部规定,从 2025 年起,提倡所有普通高校开设职业进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并作为公共课纳入教学计划,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育过程。各高校要依据自身情况制订具体教学计划,分年级设立相应学分,建议本课程安排学时不少于 38 学时。但部分学校没有根据教育部的要求,使该课程贯穿整个大学生活,甚至直接省略了该课程的老师授课,只在学生毕业时请专家进行一场《就业指导》的讲座就结束,根本不能达到要求的学时,严重影响课程效果。 (二)部分学校只重视该课程的《就业指导》部分,而忽视《职业规划》部分 由于忽视《职业规划》的作用,不少学校只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并且多以一至两次讲座的形式进行授课。在就业指导方面,也多以推举就业、提供一些就业岗位作为全部就业指导,并未帮助学生科学、系统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特质、职业兴趣,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就业。没有科学、法律规范的指导,学生的职业认知缺乏、自我定位不准确,导致就业时不能及时找到与自己相匹配的工作。 (三)师资队伍建设需要加强 建设一支相对稳定、专兼结合、高素养、专业化、职业化的师资队伍,是保证大学生职业进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由于缺乏对该课程的必要性的认识,部分学校没有投入合适的资金与人员进行该课程的建设,老师没能及时参加相关培训,不能学习和掌握最新的课程改革动向和先进的教学经验,导致教学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