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戴亚芳老师执教的《剪枝的学问》 今日,我听了戴亚芳老师执教的《剪枝的学问》一课。这一课是苏教版第六册中的一篇课文。结合《新课标》中所提出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一理念,我觉得本课中,戴亚芳老师用她的智慧、才情和对新课程的深切感悟,诠释出个性化的语文阅读课堂。下面我就简要谈几点自己的感受。 一.与文本充分对话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每个学生都应拥有学习和进展的自由。因此,老师必须把阅读的自由、学习的欢乐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文本对话,去自主探究,真正实现个性的进展。戴老师在精读课文时,以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采纳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例如,在本课中教学一开始,戴老师以为什么王大伯种的桃子越大越甜这个主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接下去的教学中,老师又引导学生抓住一些主干性的问题,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由读、指名读、男女生读、引读;在学完课文后,再次有感情地齐读全文,在读中理解、感悟,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理解。这种以主问题的形式带动学生与文本的对话,采纳了多层次、多方式、循序渐进的读,使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的有效对话得以实现。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个性化的阅读还需老师创设相应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戴老师还能及时捕捉一些有价值的知识信息,营造一个创意无限的空间,创设恰当的情境,鼓舞学生展开想象,发散思维,巧妙地激发学生制造性思维的火花。如在教学桃花的美、香和小蜜蜂的欢乐,桃子的多、大、好之后,戴老师通过课件,带领小朋友一起去欣赏桃园的美景。欣赏中,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桃花的美、香,桃子的大、多、好,深深印在了学生的脑海里,图文并茂,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学生能够用准确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了,一个个独特的词语就从学生的口中迸发出来,学生对于文本的独特见解得到唤醒与张扬,丰富了学生的阅读视野。 三.尊重学生独特的个人体验 个性化阅读就是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个性的教学。个性化阅读要求老师重视、珍视阅读教学中阅读主体(学生)对客体(文本)的不同的认识和感受,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