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劳动价值的虚拟性与实体性试论劳动价值的虚拟性与实体性 摘要:广义劳动价值系自然劳动价值。狭隘劳动价值包括物质劳动价值和精神劳动价值,主要指人为的劳动价值。劳动价值是实体价值和虚拟价值相结合的“二性一体”或“二位一体”的价值存在和运动形式。讨论劳动价值,特别是讨论虚拟劳动价值抑或精神劳动价值,是广义虚拟经济讨论不可回避的讨论课题。 关键词:劳动价值;虚拟性;实体性;广义虚拟经济 中图分类号:F045.3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9448(2025)03-0023-06 一、引言 马克思在《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反复佐证了一个真理:实践是人的本质。显然,人的劳动(包括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是实践的表现形态。从这一意义上理解,人的实践价值便是劳动价值。劳动价值亦有广义与狭隘之分。广义劳动价值系自然劳动价值。如人们收藏的硅化木,往往看不出任何人的劳动价值之痕迹,但实际上,它却在历经了上亿年的“物化”劳动後,成为了现代人的精神享受品。这种“物化”劳动形成的价值,当属广义劳动价值范畴;狭隘劳动价值,主要指人为的劳动价值。人的物质劳动实践和人的精神劳动实践,均属人的劳动价值范畴。 显然,劳动是一种自然现象,不仅存在于人类,而且存在于所有物类,甚至包括一切精神领域。因此,将劳动现象价值化,劳动价值概念化和观念化,则是人类特有的意识和行为。广义的劳动价值,无疑是一切事物运动的现象及其效用。从这个意义上说,劳动价值并不是人类特有的专利。人类确证劳动价值这一基本事实,并且使用“劳动价值”这个概念,则是从威廉配第作出“劳动为财宝之父,土地为财宝之母”的论断开始的。 长期以来,人们对于劳动价值的认识,即劳动价值到底是实体价值,还是虚拟价值,却从未达成一致的看法。其实,片面地强调劳动价值仅仅是实体价值,或仅仅是虚拟价值,都是错误的。 林左鸣先生认为:在“新经济”的时代背景下,价值理论的出路在于回到马克思关于生活对象化才是人类活动的最一般图式,劳动对象化只是生活对象化的一个组成部分的科学论断,重新梳理和确立科学的讨论立场,以广义虚拟经济的视角讨论“新经济”,重新界定价值的概念、源泉及实现方式,使价值理论能够贴近和指导实践……人绝不只是以劳动,而是以自己的全部生活来与世界进行交往的;人也绝不只是以劳动,而是不断将自己生活的全部价值要素来与世界进行交换的。价值不仅是劳动所制造的,而且是社会生活过程所给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