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柳青》观后感 话剧《柳青》是剧作家唐栋、西安话剧院继《麻醉师》之后,又合力为陕西戏剧舞台打造的一部精彩厚重的良心大作,他们践行柳青的创作精神,一丝不苟、精雕细刻的塑造了满台充满浓郁生活气息、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的人物。 柳青是一面镜子,时间不会让他蒙尘,岁月不会使他陈旧,他时时刻刻映照着当下的文人,该怎样面对文学和生活;他也纤毫毕现的照射着如今的官员和党员,该如何对待人民和弱者。柳青将自己活成了农民,深深扎根农村十四年创作出《创业史》,虽然对《创业史》的评价有分歧,对柳青有过争议,但柳青的创作是真诚的,柳青的奉献是真实的,柳青的精神也激励了一代代的陕西作家,路遥、陈忠实曾经把柳青当做榜样来膜拜。 舞台上的柳青是个可爱的老头,快人快语和气可亲,他为了创作放下自己的身段,自觉解除身上的官架子,一路从北京到西安,从西安到长安县,再从长安县到了皇甫村,他沉入生活的最底层,拜农民为师,向生活学习,住破庙,睡马房,想农民所想,救危难,捐钱款,急农民所急。在历史的大洪流面前,他难逃悲剧命运,他是一个小人物,可是在乡亲们的心里,在中国的文学史上,他活成了一个大人物,在皇甫村的天地间写下一个大大的人字。 本剧前半部分,是柳青来到皇甫村后慢慢融入农村、农民中的故事,虽然没有多少和柳青有直接纠结的矛盾冲突,但是却处处都能看到编剧唐栋编织故事、驾驭人物的功力,特别是对农村生活中集市买卖捏码子、有凳子不坐非要圪蹴下、妻管严等等动作细节和个性人物的安排和处理,一股生活气息扑面而来,极具情趣。 演员表演也有很强的动作性,比如村头打架的场面,柳青和农村妇女练习捏码子,被人家追的满台跑等等。我个人认为这些场景也是本剧最吸引人和最为成功的部分。 柳青开始是一个来到农村的高级干部形象,他穿着背带裤,拿着猎枪打兔子,他甚至还配有汽车、电话。他为了写小说找农民谈话,他在农民眼里是一个大领导,是一个旁观者,农民在他面前缩手缩脚不敢说真话。于是他辞掉县委副书记的职务,归还汽车和猎枪,换上农民的服装,走进农民中去。 他用自己的智慧为《创业史》中梁生宝的原型王家斌分稻种出谋划策,他积极加入王家斌的互助组,和农民一起去秦岭割竹子,一起住马房,还写出管理牲口经验总结的《饲养管理三字经》。 为了支持农村的建设,他甚至不顾自己家庭的困难,不顾爱人马葳的反对,将《创业史》第一部出版的稿费一万多元巨款全部捐献给公社。在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