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疫病的发生与防治辣椒疫病的发生与防治 近年来,由于辣椒效益看好,西华县露地种植面积逐年加大。但由于多年连茬种植,导致辣椒疫病发生严重。一般年份发病率10%~20%,严重年份发病率 50%以上,甚至有毁种田块,为帮助辣农搞好防治,现根据本人多年实践,将有关辣椒疫病的发病规律和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一、发病症状 该病在幼苗期及成株期均可发病。幼苗期感病可使嫩茎基部出现水渍状(如热水烫伤)有暗褐色斑块,逐渐软腐,倒伏死亡。 成株期的叶、茎、果均可受害。叶片感染后出现污褐色、边缘不明显的病斑,病叶易湿腐脱落;茎秆染病多在近地面或分叉处,先出现暗绿色、湿润状不规则的斑块,后变成黑褐色至黑色病斑。发病部位常凹陷或缢缩,导致上部枝叶枯萎。果实染病多从蒂部开始,出现似热水烫状、暗绿色至污褐色边缘不明显的病斑,可使局部或整个果实腐烂,失水后形成黑褐色僵果残留在枝头。发病严重的地块,有的根部也会出现淡褐色湿润状斑块,逐渐变黑褐色湿腐状,可引起地上植株萎蔫死亡。 二、发病规律 辣椒疫病发生的最适温度 25℃~28℃,在多雨、潮湿条件下,相对湿度在 85%以上时发病严重。尤其是大雨过后天气转晴,气温急剧上升,该病进展迅速且加重。疫病的病菌孢子可存活 3 年以上,主要以卵孢子在土壤中和病株残体上越冬。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卵孢子开始萌发,产生游动孢子,侵入辣椒的根部、茎基部、叶部等。在辣椒生长期间,病株会不断产生孢子囊和游动孢子,随灌溉和雨水进行扩散传播,发生多次再侵染。在栽培管理方面,若与茄科或瓜类蔬菜连作种植发病严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土质黏重、通风透光差、管理粗放、杂草丛生的菜地发病也较重。另外,不同品种抗性也有差异,一般甜椒类抗性较差,辣椒类抗性较好。 三、防治技术 (一)农业栽培管理技术 加强农业栽培技术管理,是防治辣椒疫病的重要手段。它主要包括清洁田园、选育抗病品种、实行轮作、科学施肥等内容。 1.辣椒生长期间或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带病的枝叶、果,带出田外,集中烧毁或深埋,不能把病株丢在田间地头,切断病菌侵染传播途径。 2.选用抗病品种,结合当地实际,选用适应性强的品种,减轻疫病发生程度。 3.搞好健身栽培,制造有利于辣椒生长而不利病害流行的环境。首先在育苗时要选择新土或用消毒药剂对土壤进行消毒后再育苗。常用药剂可用 50%多菌灵 10~15 克/平方米撒施后混土,然后播种。要避开连作,可与禾谷类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