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1、光绪年间,江南商埠繁盛,运河轮舶通航,农民在秋收完毕时“相率南下,麇集各埠,力食致饱,麦熟乃返,勤朴者归有余资”。这反映得实质是( )A、 交通方式得改变 B、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得变化C、 农民生活方式得变化 D、 中国社会产生崇洋风气2、鸦片战争前,中国粮食产量中商品粮比重在 10%以下;鸦片战争后,这一比重上升至1 7%。材料直接反映了( )A、 外资入侵破坏民族工业B、 传统自然经济逐渐瓦解C、 中国被迫卷入世界市场D、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3、1 843 年至 1855 年,中国出口得茶由 1300 万斤增加到8 400 万斤,丝得出口由 100 0多包增加到 5600 多包,由于出口额得迅速增长,一些地区得农民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这一现象表明( )A、 中国小农经济完全解体 B、 清政府放弃闭关锁国政策C、 列强对原料掠夺加剧 D、 中国成为亚洲贸易中心4、清朝得财政体制,原先由中央政府统一管理收支、户部拥有“制天下之经费”得权力,经太平天国之后,各地督抚军权在握,原来掌管地方财政并直接听命于中央政府户部得藩司,转而受制于督抚。这一变化在当时产生得主要影响是( )A、 导致地方自治权得扩大 B、 有利于洋务运动得开展C、 冲破传统中央集权体制 D、 便利了西方列强得侵略5、奕䜣在 186 1年给皇帝得奏折中说:“今捻叛燃势于北而太平于南,使我军耗资疲怠。蛮夷趁虚而入以图制我,如不抑怒而奋敌,恐遭大难矣。然倘无视其害,不予应付,奈何遗悲于子孙乎……为势所迫交友求和,实为攻防之策”。材料所蕴含得奕䜣得外交思想是( )A、 远交近攻 B、 “打扫洁净屋子再请客”C、 独立自主 D、 攘外必先安内6、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得奥运之路充满了坎坷与曲折。1908 年《天津青年》杂志提出了“奥运三问”:中国何时派运动员参加奥运会?何时能夺得奖牌?何时能在中国举办奥运会?“奥运三问”得提出从根本上说明( )A、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尚未开展 B、清政府尤其重视体育事业C、中国闭关锁围,中外沟通困难D、人民对国衰民弱现状得强烈不满7、发昌机器厂创办于 1 8 66 年,最早是一个手工锻铁作坊,1 869 年开始使用车床转变为机器工业,进展迅速。后因外商企业压迫排挤,1 9 0 0年被英商吞并。这反映了( )A、 民族资本主义从兴起到衰落得历史B、 民族工业短暂春天得迅速结束C、 实业救国思潮从理论走向实践 D、 近代民族工业进展得艰辛历程8、中国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