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校文言文教学手段评价论文 一、经典选文要兼顾学生兴趣 (一)根据学情需要舍弃或补充部分教学内容 这里所谈的对学情的关注,既包含对学生既有学习经验的衡量,也包含对学生学习需要的揣摩。高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没有高考压力,有较为充裕的时间,老师大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补充。例如,在教授《鸿门宴》后,当学生对项羽这个历史人物产生兴趣的时候,就可以补充《垓下之围》,让学生欣赏完整的人物形象,辩证地分析历史人物的得失。史传类的文言文相对浅易,学生容易看懂,也有兴趣学。而对学生特别不同意学习的论述类文章,则可以降低学习要求只作略讲,甚至可以不讲。比如欧阳修的《伶官传序》,只需要补充历史知识,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观点即可。 (二)对教学顺序重新进行组合安排 教学内容的变化必定涉及教学顺序的重新组合和安排。教材中一般都把文言文放在一起,但在文言文单元的集中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情绪低落,不愿主动学习。对此,我们不妨放弃集中学习的方式,把文言文穿插到其他单元去分散地欣赏,这就能调动学生的情绪,提升学习兴趣。例如:通过第五册中传记文学的学习,学生了解到各位传主的人生观、价值观,此时把同一册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调整过来一起讲解,通过古今传记文学作品的比较,让学生深刻理解不同时代人物的优秀品质,更明白自己应具备怎样的道德修养。 二、整合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一)加入多媒体教学手段 当前,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教学成为热门课题。在文言文课堂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不仅可以增加课堂容量,也有利于学生梳理、归纳文言知识,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开阔其视野。但是,信息技术如何使用,原有的文言文教学手段怎样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还要以教学的实际需要、现实可能为凭。文言文所反映的古代生活已然消逝,一些典章器物、礼节风俗、制度名词,虽然不要求学生掌握,但却影响着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老师假如能够提供有关的多媒体音像资源,对于容易接受感性事物的学生来讲,无疑更能激发其学习兴趣,促进其理解。例如,在《六国论》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布置学生上网收集有关历史资料,然后分组讨论,说说自己对“六国破灭”原因的看法,这比老师平铺直叙地介绍说明生动有效多了。而在《鸿门宴》的教学过程中,假如先通过《百家讲坛》中的介绍来解决历史背景问题,那就能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重视质疑法在教学中的运用 在文言文教学中,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