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 案例天大新校区 BIM 破难题 作为我国传统“建筑老八校”之一,天津大学属百年名校,名人辈出,社会影响力极高。天津大学新校区刚刚开始规划,就引起了社会各方的高度重视。天津大学新校区建设项目总投资超过 40 亿元,位于天津“双城相向拓展”的中心区域——津南海河教育园区。建设者们通过应用BIM 技术,为这所古老的大学建造了精致的场馆,也为 BIM 技术应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破解异形结构难题室内与室外、地面与屋面一体的“运动综合体”……将各类运动场地空间依其平面尺寸、净高及使用方式,以线性公共空间串联,空间规整而灵活,一系列使用于屋顶和外墙的直纹曲面及圆弧形状的混凝土拱带来大跨度空间和高侧窗采光,并形成沉静而多变的建筑轮廓。这就是天津大学新校区地标建筑——综合体育馆,由毕业于天津大学、鸟巢中方总设计师李兴钢亲自设计。精致的贝壳屋顶,高大的锥形柱,充满现代感的 V 形柱和曲面凸起墙体,这些“身材”庞大的异形构件大多要求一次性浇筑完成,又无法通过二维图纸精确表述截面尺寸和结构变量,给施工造成了一个大难题。面对“天大”的难题,中建二局四公司组建了 BIM 团队,采纳 BIM 技术破解异形结构难题。异性结构包括:薄壁锥形柱、拱形屋面、贝壳屋面、波浪形屋面、Y 形柱、曲面凸起墙体等。应用 BIM 技术可以解决 CAD 二维图纸无法描述的构件截面尺寸及结构变量,通过深化设计让施工人员能直观地看到异形结构所需的工程材料、方位,能够精准地算出工程所需材料,提高人、材、机的综合调配效率,节约工期。团队利用 BIM 模拟三维动画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可视化交底,指导施工,共享建造过程数据。“BIM 技术把传统的二维图纸,变成了 3D 效果,图纸中存在的施工冲突、管线碰撞都可以提前发现,既可以提高施工速度,又节约了成本。”该公司 BIM 团队的核心成员张安介绍道。BIM 团队将整块的“硬骨头”化整为零,将异性结构分成了七大块,三组人员明确分工,同时创建标准样板用于施工建模,大大提高了建模速度。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天津大学新校区图书馆项目的复杂程度远远超乎想象,如何节约时间、提升效率就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搭建 BIM 信息平台,可以说是该项目的一大亮点。因为 BIM 信息平台实现了远程多专业间协同设计数据的实时传输,帮助工程师以及深化设计小组协同工作,保证了整个项目的顺利运转。整个项目的深化设计小组利用 BIM 信息平台开始共同完成项目设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