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三峡坝基渗控设计采纳常规防渗排水与封闭抽排相结合的方案,帷幕灌浆采纳“小口径、孔口封闭、自上而下、孔内循环、高压灌浆”方法。在施工中对部分地段进行了加排加密、加深、孔口段升压及补充化学灌浆处理。工程质量满足要求。 关键词:渗透 灌浆 帷幕 设计 施工 三峡工程 1 工程简介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拦河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坝轴线 2 309.5 m,坝顶高程 185 m,坝高 183 m,正常蓄水位 175 m。三峡二期厂坝工程帷幕灌浆左起 12#非溢流坝段、右至纵向围堰坝身段,防渗帷幕总长 1 304.5 m,2000 年 4 月开工,2025 年 3 月完工,累计完成水泥灌浆 104 900 m,化学灌浆 1 365 m。 2 工程地质条件 坝基岩性主要为闪云斜长花岗岩,建基岩体以微新岩体为主,局部利用弱风化带下部岩体,优、良质岩体占 95%以上,少量的中等及中等以下岩体进行了处理。 建基面高程从两侧向主河床逐渐降低,中间为深槽,最低高程 4 m,右纵坝段建基面高程 45 m,左非 12#坝段建基面高程 80 m。 断层以陡倾角为主,约占 82%,中倾角次之,占 17%,缓倾角少见出露。断层长度一般 30~100 m,占 84%,长度大于 200 m,仅占 4.5%,宽度大多数小于 1 m,最宽为 4.5 m。区内断层走向与坝轴线多呈 30°~60°的交角,仅个别断层与坝轴线近于平行与垂直。断层构造岩一般胶结较好,个别胶结较差者,规模小。陡倾角裂隙较发育,占 89%,缓倾角裂隙仅占 11%,裂面多被绿帘石、钙质充填。 大坝基坑四周环水,地下水主要来自河水与基坑内降水、施工用水补给,开浇抽排集水井、钻孔成为新的排水点。地下水为裂隙潜水,局部具有承压性。岩体绝大部分透水性微弱,小于 1Lu 约占 85%~90%,在断层、裂隙密集带透水性相对较强,具有导水作用。随着深度增加,岩体透水性有减弱的趋势,但并不存在明显统一的相对隔水层,勘测设计将透水率小于 1 Lu,厚度大于 20 m 的岩体视为相对隔水层,作为防渗帷幕设计的底线。 3 主要技术指标 坝基渗控设计采纳常规防渗排水与封闭抽排相结合的方案。 3.1 布孔形式 上游主帷幕,一般按单排布置,左非 17#~安Ⅲ#、左导墙坝段~19#坝段上游主帷幕为 2 排布置,排距 0.2 m,孔距 2.0 m,幕前布设 1~2 排、孔深 10~20 m 的辅助帷幕。下游封闭帷幕为单排,孔距 2.5 m,幕前布设 1 排、孔深 10m 的辅助帷幕。对构造发育部位及灌浆异常部位进行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