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反应堆厂房底板施工看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控制 由于变形作用(水化热、收缩、温差)和配筋因素引起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裂缝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三期(重水堆)核电站反应堆厂房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及其裂缝控制措施的分析,提出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的综合方法。 1 形成混凝土结构裂缝的综合原因 结构设计中,配筋的不尽合理会造成混凝土结构裂缝,较粗的钢筋和较大的配筋间距对抗裂不利。 受混凝土组成材料和配合比的影响,以及由于变形作用包括温度(水泥水化热、温差、收缩等)、湿度(失水收缩、塑性收缩等),都会造成混凝土结构裂缝,收缩作用是引起裂缝的主要因素。 岩石地基或相连结构等对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较大的水平约束力,是造成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客观因素。 2 反应堆厂房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实例分析 2.1 工程概况 **三期(重水堆)核电站反应堆厂房和核辅助厂房及区间结构是核蒸汽厂房的三大组成部分。 反应堆厂房基础分次底板和底板两部分。次底板座落于基岩上,厚 470 mm。基础底板是一正 12 边形板式结构,叠合在次底板上,板厚 1680 mm,混凝土总量约 3025 m3,属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底板内除配有上下两层钢筋外,还设有六层预应力束孔道导管;底板与次底板之间有两层聚乙烯隔膜板,隔膜板之间是润滑脂。 基础底板的设计钢筋均采纳 GB1499-91 RL400(Ⅲ级钢筋,20MnSiV),普通混凝土标准容重:2325 kg/m3;采纳商品混凝土浇筑,设计混凝土标号:Cy35/20(35 为以兆帕计的混凝土 28 天强度,20 为以毫米计的最粗骨料的标称尺寸);底板面双向钢筋(30@310,保护层厚度 114 mm。 2.2 底板混凝土配合比中的有关数据 材料:浙江长兴三狮水泥厂生产的 PI 型 525 号(CSA 标准 50 型)抗硫酸盐水泥;湖北巴河河砂;秦联石厂碎石;上海麦斯特外加剂厂生产的 RH561 高效减水剂和 AEA202 引气剂;上海闵行电厂生产的Ⅱ级磨细粉煤灰。 1 号反应堆底板及 2 号反应堆 B1 段混凝土:水灰比 0.44,粉煤灰掺量 17.6%,水泥浆量 25.9%,砂率 0.350。 2 号堆 B2 段混凝土:水灰比 0.468,粉煤灰掺量 25%,水泥浆量 24.8%,砂率 0.350。 2 号堆 B3 段混凝土:水灰比 0.486,粉煤灰掺量 33.3%,水泥浆量 24.3%,砂率 0.342。 2.3 底板混凝土浇筑时间 1 号堆底板浇筑开始于 1998 年 6 月 8 日晨。浇注顺序为 B1-B2-B3。分块间隔时间:B1 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