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心理学论文:基于文化视角的我国企业社会责任讨论述评摘要:基于文化视角的我国企业社会责任讨论对进一步推动我国企业社会责任进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分析和总结了传统文化中的企业社会责任相关元素的发掘、批判和中外企业社会责任文化的对比等相关的三个方面的文献,指出了讨论现状的优势、不足以及未来的讨论方向。 关键词:文化视角企业社会责任传统文化 一、文化视角下企业社会责任讨论的意义 “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SR)一词最早是由英国人奥列弗·谢尔顿(Oliver Sheldon)在 1924 年提出的。到 19 世纪末,西方国家由于社会工业化经济的快速进展,大量的商业兼并与收购活动使得这些国家的公司规模急剧扩大,加剧了市场竞争,同时这些大型企业所拥有的对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影响力与其对社会所承担的责任之间存在的巨大差距,也引起了人们对企业与社会责任之间关系问题的关注与思考。 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在 20 世纪 90 年代才真正走进中国企业和社会大众,国内对它的讨论还处于起步后的积累阶段,并且多基于西方的讨论路径。随着中国加入 WTO,中国经济不断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在取得持续高速进展的同时也出现了种种背离社会责任的问题。企业社会责任在中国开始成为一项热门话题,但无论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还是社会各方在企业社会责任体系建设中发挥的作用,都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经济进展的程度和国内地区间进展的巨大差异起着主要作用,但社会心理,尤其是文化环境对企业、政府、社会在企业社会责任上的认识也会起着重要的影响。 二、基于文化视角的我国企业社会责任讨论 本文主要从关于中华传统文化与企业社会责任的相关问题讨论方面来分析: 1.对传统文化的发掘讨论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儒、释、道可称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对中国社会环境下人群和组织的行为模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样对当下企业社会责任在中国的持续发酵也有着积极而广泛的影响。现代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论证大多从传统的儒家文化中寻找其合理性,这些观点在不同层面将企业社会责任与儒家文化联系起来。 2.对传统文化的批判讨论 叶志坚(2025)认为中华文化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其长处,缺乏探求自然神秘的好奇心是其短处;注重情与理的和谐是其长处,这种和谐往往超不出先定的伦理关系是短处;富于天才的直觉是长处,缺乏形式逻辑的思维是短处。 李大方(2000)认为受传统文化的制约,要实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