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基坑围护方案,控制围护体变形的讨论作者:董泽荣 张志华[摘要]某基坑工程,位于闹市区,通过不断优化设计方案,确定“先两边后当中”的开挖方案,并在基坑局部加设第三道砼支撑,确保临近老建筑(以下简称 A 楼)及周围道路地下管线的安全。[关键词]深基坑 围护体系 建筑物保护 挖土 支撑优化 1 工程概况该工程总建筑面积 52023 m2,地下二层,地上主楼分别为25、27、28、29 层。基础形式为桩基,结合钢筋混凝土箱型基础,结构体系为框架剪力墙。基 坑 面 积 5800m2 , 基 坑 呈 不 规 则 三 角 形 , 场 地 标 高 为 —0.60m,主楼及地下车库坑底标高分别为—12.11m 和—11.01m,基坑深度分别为 11.51 m 和 10.41m,局部挖深达到 14.51m。基坑南面紧邻 A 楼,北面靠近交通干道,道路地下管线由近及远分别为信息 30 孔 0.50,电力 1/0.60,雨水 300,燃气 300/1.10,燃气 500/1.10,电力 15 孔/1.20,给水 150/0.90,给水 500/0.80。2 工程特点2.1 施工总承包从挖土开始,由于种种原因基坑没有布置挖土用的施工栈桥。2.2 本工程基坑平面形状见图一,东西向长 120 米,南北向长 70m。整个基坑只有一个出土口。基坑四周沿红线退进 3~5m,基坑四周无道路贯穿,施工场地狭小,仅靠公路的一侧有 1 条宽 6 米的施工便道。 2.3 基坑南面距离 A 楼 9 米,该建筑为砖混结构,历史久远,基础刚度差,埋深浅。在基坑开挖前围护桩施工阶段沉降 14mm,并有多处纵向贯穿裂缝。图一:支撑平面布置图3 优化支撑设计方案3.1 围护方案3.1.1 基坑围护墙采纳 φ950mm 间距 1150mm 钻孔桩挡土,设计深度26m(局部 28m),采纳 φ700mm 间距 500mm 双排水泥土搅拌桩止水,设计深度 17m。电梯井、集水井等深坑处采纳水泥土搅拌桩坑内加固,压密注浆封底。3.1.2 基坑共设置两道支撑,中心标高分别为—2.80m 和—8.00m,第一道支撑为钢筋砼支撑,截面为 800×1000 mm。第二道支撑为钢支撑,双榀 609 mm 钢管。3.2 支撑方案优化由于双排水泥土搅拌桩止水帷幕施工中已造成 A 楼局部损坏,经科技委的第二次评审认为基坑围护刚度偏小,在挖土过程中对临近建筑还要造成较大影响,由于围护桩已经施工完毕且无施工空间,增大围护体的刚度已无可能,只有在支撑布置、挖土方案上不断优化,尽最大可能减少基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3.2.1 第一次优化——将原来第二道钢支撑改为钢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