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和护理 摘 要 本文总结及探讨预防化疗药外渗得各种措施,提出了通过加强对患者的宣教和护士的专业培训,使护患双方掌握预防化疗药物外渗的相关知识,以最限度地减少化疗药物外渗的机会;发生后,护理人员能够迅速实行正确的护理措施,减少外渗药物危害,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 化疗药物 外渗 预防措施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37 文献标识码:A 化疗是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化疗药物的使用挽救和延长了无数肿瘤患者的生命。但也带来了严重的后果:药物外渗。外渗能引起渗漏部位红肿、痛苦,周围组织坏死、溃烂,严重者需清创,植皮,部分患者可能不出现上述症状,等发现时已发生皮肤组织受损,甚至丧失肢体功能。 为避开化疗药外渗实行以下措施: 1 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 1.1 给药前准备 评估患者:血管等情况。向患者及其家属宣教药的基本知识,让他们配合。 1.2 选择静脉 (1)正确地选择、有计划地使用静脉。应尽量避开关节处的静脉,防针头因活动而脱出血管,尽量选择较粗直或前臂弹性好的静脉。 (2)避开在手术一侧的肢体静脉穿刺;避开在之前穿刺点远端穿刺;穿刺点 24 小时内避开再次穿刺。 1.3 提高穿刺技术 (1)提高静脉穿刺的准确性 用药前应先检查针头是否在血管内;避开因穿刺技术致化疗药的外渗。 (2)避开重复穿刺。 (3)留置针的使用。留置针在补液结束当天拔针;拔针后准确按压针眼 2~5min(有出血倾向应延长按压时间),禁用化疗药穿刺。 (4)置管。必要时深静脉置管,加强其护理。 1.4 加强饮食指导 嘱患者清淡饮食,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食物,增强机体抵抗力。 1.5 加强责任心 化疗药物外渗的首发症状:输液部位痛苦,故护理人员应常巡视化疗患者,观察静脉输液部位有无肿胀、痛苦症状,早发现化疗药物的外渗,及时做有效处理。特别人群,应勤观察。 1.6 特别药物 靶向药与化疗药联合,先用靶向药。 1.7 其他 治疗原发病。 2 化疗药物外渗的处理 2.1 基本处理 发现药物外渗后,立即停止化疗药液的注入,保留针头强力回抽 3―5ml 漏于皮下的药液,然后拔出针头。评估并记录外渗的穿刺部位、面积、外渗药液的量、皮肤的颜色、温度、痛苦的性质。局部使用解毒剂:对抗药物的损伤效应,灭活渗漏药物,加速药物的吸收和排泄。 2.2 局部封闭方法及注意事项 也可局部用 2%的普鲁卡因加地塞米松或者生理盐水在穿刺部位和肿胀范围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