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幼儿老师职业倦怠的状况及成因讨论所谓“职业倦怠”,是指丛业者因不能有效缓解由各种因素造成的工作压力,或深感付出与回报不对等而表现出的对所从事职业的消极态度和行为。 国外的大量讨论资料表明:职业倦怠最容易发生在助人行为的丛业者身上。老师职业作为一种典型的助人行为,自然也容易产生职业倦怠现象。老师职业伴怠的危害不仅在于其个人的身心健康、家庭生活和人际关系,更在于它会影响到教育质量和学生的进展,使学生成为“最终牺牲者”。因此,近年来,国际范围内,人们在重视老师专业进展的同时,也十分关注老师的职业倦怠问题。 在我国“职业倦怠”一词近两年才开始出现在讨论者的笔端,但在职场中这一现象已蜚罕见。不时出现在老师的失范行为中,职业倦怠往往是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了解幼儿老师的职业态度和从业体验,查明我们的老师队伍中的职业倦怠状况及其成因,从而为预防和应对提供依据,我们对北京市 50 所不同体制幼儿园的 447 名 >>
老师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如下:一、北京市幼儿老师职业倦怠的状况 表 1 显示,在所调查的 447 名幼儿老师中,2.9%的老师有严重的职业倦怠表现,59.5%的老师有比较明显的倦怠倾向,基本无倦怠的老师占 37.6%。处于“严重倦怠”状况的比例虽然较低,但 59.5%的人已“有较明显倦怠倾向”,这不得不引起社会和幼教界的足够重视。因此,实行积极有效的措施应对北京市幼儿老师的职业倦怠倾向,已是当务之急。 讨论发现,幼儿老师的职业倦怠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生理心理方面。这方面的表现最为明显。88.5%的受试感觉自己常常处于疲乏不堪的状态;86.7%的受试总在担心出事故;63.8%的人反映自己常感烦躁,常希望能一个人安宁静静呆一会儿。 2、个人生活方面。63.8%的受试认为工作占据了自己很多原本应该享有的闲暇时间;47.3%的受试感到自己在家里的脾气开始变坏;常常为一点小事对孩子和家人发火的人达 55.9%。看来,职业倦怠已经影响到相当一部分老师的个人生活。 3、工作方面。65.6%的受试反映自己上班时常常希望着下班,以便找地方放松一下,以缓解工作带来的紧张情绪;71.0%的人表示下班后根本不愿再提工作上的事;48.4%的受试表示不时有离职的念头;26.9 %的受度后后悔当初选择了幼儿老师这一职业;部分人甚至表示,只要能找到一份待遇还可以的工作就想改行。 总之,调查结果表明,北京市幼儿老师的职业态度和从业体验不容盲目乐观。职业倦怠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