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2 函数模型及其应用学习目标 1.理解函数模型的概念和作用.2.能用函数模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了解建立拟合函数模型的思想和步骤,并了解检验和调整的必要性.知识点一 函数模型思考 自由落体速度公式 v=gt 是一种函数模型.类比这个公式的发现过程,说说什么是函数模型?它怎么来的?有什么用? 梳理 设自变量为 x,函数为 y,并用 x 表示各相关量,然后根据问题的已知条件,运用已掌握的数学知识、物理知识及其他相关知识建立函数关系式,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实现问题的数学化,即所谓建立数学模型.知识点二 用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1)解答应用问题的基本思想(2)解答应用问题的程序概括为“四步八字”,即① 审题:弄清题意,分清条件和结论,理顺数量关系,初步选择模型;② 建模:将自然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利用数学知识,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③ 求模:求解数学模型,得出数学结论;④ 还原:将数学结论还原为实际应用问题的结论.知识点三 数据拟合思考 1 我们知道不同的身高需要坐不同高度的桌椅,但你知道任一确定的身高对应的桌椅的最佳高度吗?如何解决? 梳理 现实世界中的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反映事物变化的变量之间就存在着一定的关系.这些关系的发现,通常是通过试验或实验测定得到一批数据,再经过分析处理得到的.数据拟合就是研究变量之间这种关系,并给出近似的数学表达式的一种方法,根据拟合模型,我们还可以对某变量进行预测或控制.此类题的解题过程一般有如下五步:(1)作图:即根据已知数据,画出散点图;(2)选择函数模型:一般是根据散点图的特征,联想哪些函数具有类似图象特征,找几个比较接近的函数模型尝试;(3)求出函数模型:求出(2)中找到的几个函数模型的解析式;(4)检验:将(3)中求出几个函数模型进行比较、验证,得出最合适的函数模型;(5)利用所求出的函数模型解决问题.思考 2 数据拟合时,得到的函数为什么要检验? 类型一 利用已知函数模型求解实际问题例 1 某列火车从北京西站开往石家庄,全程 277 km.火车出发 10 min 开出 13 km 后,以120 km/h 的速度匀速行驶.试写出火车行驶的总路程 S 与匀速行驶的时间 t 之间的关系,并求火车离开北京 2 h 内行驶的路程. 反思与感悟 在实际问题中,有很多问题的两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已知函数模型,这时可借助待定系数法求出函数解析式.再根据解题需要研究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