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鸡生长关键时期饲养要点种鸡在整个饲养期间都要比商品鸡严格,尤其是在 18―36 周龄时,即从开产到产蛋高峰期是其生长、发育和生产的最关键时期。机体上处于生理的转折阶段,其饲养管理要求严格而细致,它对于种鸡群的适时开产、迅速上升到产蛋高峰并维持较长的时间,以及保持较高的受精率有重要意义。 一、此期容易出现的一些饲养误区 1、开产前限饲不当,如限饲过度则生殖系统的发育受影响,营养储备不足,开产后种鸡营养不良;限饲失控则易致种鸡过肥。 2、开产后如饲料量跟随不上产蛋率的变化或高峰料滞后。导致初产时过小蛋增多,产蛋率爬升慢、下降快,受精率也迅速下降。 3、种鸡群有时转群过迟,会因栏位不足,采食不均,影响鸡群均匀度;而当21周龄后转群时,还会因转群应激,降低体增重,使卵巢发育受阻。 二、饲养要点科学实施这一过渡时期的饲养管理措施,以避开陷入饲养误区。 1、了解以前的饲养及发育情况。只有这样,才能有准确的起点,正确制订此期的饲养管理计划,可较直观反映出饲养目标及实际生产情况。 2、后备鸡在 18 周龄前后需转群。①首先要制订正确的鸡群周转计划,准备好接纳后备鸡的种鸡舍。②因其自身的生理变化,故存在着不稳定性,而转群时易诱发严重的应激反应,在转群前应使用抗生素、复合多维等抗应激药物。③鸡群上笼时可称重,再次按体重分大、中、小三群,分段装笼,分别饲养。 3、体重的控制。①开产前因体成熟、生殖系统的发育和为繁殖期预储部分营养的需要,体增重幅度变大,常在 110 克/只/周(因品种而异)。如中前期的后备鸡限饲效果较好,体重处于标准下限,均匀度达 85%以上,到 20 周龄时体重控制应趋于上限,则生产性能较好,可超过育种公司提供的某项生产指标;如开产后,各周产蛋率均可超 3%―6%。因营养储备的需要,适当的脂肪积累固然重要,但因其积累能力极强,易致过肥,需要很好地把握这一“稍重”尺度,相当协调地控制体增重。此时鸡群在体重上存在的个体差异,如是因其自身骨架大小的关系,则不能一味地抑制超重鸡的增长幅度,也不能像催肥肉鸡一样地过速提高过轻鸡的生长速度,应遵从其自身发育的需要控制体重。偏离标准的实际体重,对应在标准体重中的周龄与 18 周龄相差的天数,便是提前或推迟达到目标体重的天数,各周龄与校正曲线的交点处,便是校正后新的体重标准。②产蛋期体增重缓慢,并要保证其体重不减轻,这对于高峰期尤为重要。 4 、 饲 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