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 章 环境影响预测评价5.1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5.1.1 预测因子根据项目排污特征,本次评价选取污染因子 BOD5、CODCr作为预测因子。5.1.2 预测时段受纳水体枯水期,尾水达标排放时对地表水的影响。5.1.3 预测范围某江自某河入口至横田罗家,全长约 13 公里 。5.1.4 预测模式采纳《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2-93)中推举的二维稳态混合衰减模式预测。预测模式如下:式中:C(x,y)——预测点(x,y)某污染物预测浓度的净增值,mg/L; K1——耗氧系数,1/d; x,y——预测点坐标,m; u——x 方向流速,m/s; Ch——河流上游污染物浓度,mg/L; Cp——污染物排放浓度,mg/L; Qp——污水排放量,m3/s; H——预测期水深,m; B——河流宽度,m;My——横向混合系数,m2/s;I——河底坡降,m/m。5.1.5 参数选取(1)预测源强尾水排放量:50000 m3/d;尾水达标排放时:CODCr 排放浓度:60mg/L, BOD5排放浓度:20mg/L;尾水进入某河后,先和某河水混合,混合后的水量如下:某河 0.5 m3/s ,尾水 0.578 m3/s, 合计:1.078m3/s。某河选取西河排涝站上游断面(SW1)监测值为本底值,在其上游无生活污水排放口,在其下游有且只有西湖片区生活污水排放口,SW1 断面监测值为 CODCr: 19.9 mg/L,BOD5 : 2.0mg/L。混合后浓度如下:CODCr:41.4 mg/L; BOD5 11.65mg/L。分析某江水质影响时,以混合水量和水质进行预测。(2)受纳水体水文参数根据当地水文站历年监测统计资料,某江河床宽 250~600m,洪水期水深 11~15m,枯水时深 1.5~5.0m,年平均流量 390.2 m3/s,流量范围 9.12 m3/s~1.22 万m3/s,平均流速 0.6~0.7 米/秒。(3)参数 K1确定利用两点法计算,平均值为 0.261 L/d(4)本底浓度由于本工程是城市污水处理厂,在工程建成前,生活污水直接影响某江某市区段的水质,为了解项目营运后,某江鹰潭段地表水的改善程度,本底浓度选择在市区上游监测站例行监测断面。CODCr 2.4mg/L, BOD5 0.8mg/L。5.1.6 评价标准某江地表水水质采纳 GHZB1-1999《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即:BOD5 4.0mg/L,CODCr 20mg/L。5.1.7 预测结果某江预测结果见表 5-1~表 5-2。5.1.8 结果分析在尾水达标排放时,尾水和某河的混合水进入某江后,对某江的影响较小,由表5-1 至表 5-2 可知,混合水对某江污染物的贡献值:CODCr 最大为 1.64mg/L,BOD5 为0.64mg/L,而且预测中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