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设计 20 1 4 年 5 月 28 日案例名称第一章 平面机构分析 第三节 机构自由度计算的注意事项科目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对象大学二年级课时1课时一、教材内容分析《机械设计基础》是一门培育学生具有一定机械设计能力的技术基础课。通过学习该课程,要求学生掌握机械中常用机构的结构原理、运动特性及有关机构动力学的基本知识,初步具有分析和设计基本机构的能力,并对机械运动方案的确定有所了解。同时掌握通用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特点、选用和设计计算的基本知识,使学生初步具有设计简单的机械及普通机械传动装置的能力。并培育学生运用标准、法律规范、手册、图册等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平面机构分析”这一教学内容是《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中的第一章,后续的“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以及“轮系”章节都是向学生讲授典型机构的相关知识,而学好这些内容的前提就是要学会分析机构,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准确地计算出该机构的自由度数目。平面机构自由度计算的目的是判定一个已有的机构是否正确,确定原动件的个数。在进行机构的运动分析和受力分析时,必须通过机构的结构分析才能进行。假如机构的自由度计算不正确,那就无法进行机构的结构、运动及受力分析。所以,平面机构的自由度计算在机构的学习、设计中占有重要地位。“机构自由度计算”是《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第一章平面机构分析中第三节课程的教学内容,在学生掌握了平面机构的组成、特点,熟练掌握机构运动简图绘制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学习该节内容,让学生学会如何准确的计算出机构的自由度,以及学会推断机构是否具有确定的运动,为已有机构进行分析或制造新的机构提供基本条件。二、教学目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目标:1.熟练掌握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2.熟练掌握机构自由度计算公式,以及在计算机构自由度时的注意事项。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提问式方法,总结归纳出机构自由度计算公式;2.用三种典型机构作对比,引导学生分析出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3.分别用工程中常见的机构作为例题,通过课堂练习法,带领学生巩固机构自由度计算公式,并对比实际结果,发现存在的问题,从而引出机构自由度计算的注意事项。4.从中培育学生的观察、操作、想象能力,进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转化的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育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2.培育学生自学的意识和创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