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标题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32.0分)1.我们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中,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铁水铸锅B.冰雪消融C.粮食酿酒D.酒精挥发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红磷在氧气中能燃烧,在空气中不能燃烧B.硫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镁条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D.木炭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3.下列图示的“错误操作”,与相对应选项的“可能产生后果”不一致的是()A.标签受损B.不会产生氧气C.灯内酒精燃烧D.读数不正确4.在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的质量/g2302010反应后的质量/gm39516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B.甲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反应过程中乙、丙变化的质量比为3:5D.丙可能是单质5.下列实验设计或结论合理的是()A.向某固体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该固体一定是碳酸盐B.除去MgCl2溶液中混有的少量CuCl2,可加入适量的Mg(OH)2,充分搅拌后过滤C.CO32-、Na+、NO3-、K+四种离子可在pH=12的溶液中大量共存D.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装有气体的集气瓶中,木条不复燃,证明该气体中不含氧气6.对X、Y、Z三种金属活动性的实验研究过程如下:第1页,共1页7.(1)取大小相等的三种金属片,分别放入溶液中,一段时间后,X、Z表面出现红色物质,Y没有现象8.(2)取大小相等的X、Z两种金属片,分别放入相同的稀盐酸中,X、Z表面都产生气泡,但X产生气泡的速度明显比Z的快.9.则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A.B.C.D.10.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小球代表不同的原子。11.1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图说明了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B.该图示中共有4种物质C.该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没有变化D.该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分子个数比为1:113.在含有H2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生成沉淀的质量(m1)与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m2)的关系是()A.B.C.D.14.将“神州八号”飞船送入太空的是“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火箭在工作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8N2+2R=3N2+4H2O+2CO2;其中R的化学式为()A.CH4B.NO2C.N2OD.N2O415.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不正确的是()物质所含杂质除杂质选用的试剂或方法ANaCl溶液NaOH滴加适量的稀盐酸BCuFe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并过滤CCO2CO在氧气中点燃DCaCO3(固体)CaO(固体)加入足量的水溶解并过滤、洗涤、干燥A.AB.BC.CD.D16.下表是某酸碱指示剂在不同的pH范围内显示的颜色:颜色红橙绿蓝紫pH范围1~34~56~78~1011~14第2页,共2页向滴有少量该指示剂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的颜色变化是()A.由红到蓝B.由绿到橙C.由蓝到绿D.由紫到红17.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A.氧化物含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氧化物B.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蜡烛组成元素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C.物质的燃烧需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所以灭火一定要同时破坏这三个条件D.碱的溶液pH值大于7,所以pH值大于7的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18.如图是酸与碱溶液反应的示意图,下列关于酸碱反应说法正确的是19.A.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OH﹣=H2OB.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是中和反应C.当酸碱完全中和时,两者所用质量一定相等D.当酸碱完全中和时,所得盐溶液pH等于0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是中和反应;用含碳酸氢钠的发酵粉焙制糕点B.服用氢氧化钠治疗胃酸过多;误食重金属盐,可立即服用蛋清或牛奶解毒C.为人体补充维生素而食用新鲜蔬菜;硒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应大量服用D.家用燃气泄漏,立即关闭燃气阀门,开窗透气;干电池可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21.如图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时,溶液的pH变化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实验是将稀硫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B.曲线上A点的溶液里溶质有H2SO4、Na2SO4和NaOHC.取曲线上M点的溶液,向其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D.曲线上B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