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76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76页校科〔2012〕9号关于印发《太原理工大学“2011协同创新中心”培育组建实施方案》的通知学校各单位:《太原理工大学“2011协同创新中心”培育组建实施方案》已于6月25日校长办公会审议通过。现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二一二年六月二十六日〇第2页共76页第1页共76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76页太原理工大学“2011协同创新中心”培育组建实施方案依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参照教育部、财政部《“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实施方案》和《关于组织2012年度“2011协同创新中心”评审认定工作的通知》,培育组建协同创新中心是推荐申报工作的必要前提,是评审认定的核心与重点内容。结合我省实际和我校实情,为做好“2011协同创新中心”的培育组建工作,特制定本方案。一、领导机构组长:张文栋常务副组长:郭敏泰副组长:许并社、吕明、李晋平、梁丽萍成员:校长办公室、计财处、人事处、教务处、研究生院、科技处、国资处、国际合作处、招生与就业处211办、产业管理办公室、校友办公室等部门负责人,各相关院、所、中心负责人,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第3页共76页第2页共76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共76页基地负责人,省部级优秀创新团队负责人。职责:负责顶层设计、宏观布局、统筹协调、经费投入、保障措施、新机制新体制论证等重大事项决策,按教育部实施方案要求决定聘请专家,组建专家咨询委员会和评审专家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规划设计、组织实施、监督管理等工作,设在科技处。二、总体目标按照“国家急需、世界一流”的要求,结合国家中长期教育、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和“十二五”相关行业领域以及地方重点发展规划,发挥我校国家级、省级重点学科和有地域相对优势学科的特色及潜能,积极联合国内外创新力量,有效聚集创新要素和资源,构建协同创新的新模式形成协同创新的新优势。培育组建具有我校鲜明特色的“2011协同创新中心”,协同创新方向体现战略性和前瞻性,重点放在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支柱产业创新,加快我校机制体制改革,转变我校创新方式,集聚和培养一批拔尖创新人才,产出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在我省乃至国家创新发展中做出更大的贡献。三、重点任务第4页共76页第3页共76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4页共76页以国家重大需求为牵引,以机制体制改革为核心,以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为载体,以创新资源和要素的有效汇聚为保障,转变我校创新方式,提升我校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的创新能力。突破我校与其他创新主体间的壁垒充分释放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的活力,大力推进我校与兄弟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地方政府以及国外科研机构的深度合作,探索适应于不同需求的协同创新模式,营造有利于协同创新的环境和氛围。四、协同创新中心类型、实施范围及培育期限根据“2011计划”重大需求的划分,协同创新中心分为面向科学前沿、面向文化传承创新、面向行业产业和面向区域发展四种类型。其中面向区域发展的协同创新中心,是以地方政府为主导,以切实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为重点,通过推动省内外高校与当地支柱产业中重点企业或产业化基地的深度融合,成为促进区域创新发展的引领阵地。根据我校实际情况,以我校为实施主体,在国家级层面上,重点突破面向区域发展的协同创新中心—煤炭产业协同创新中心(暂定名)。培育期限至2012年8月。以我校为实施主体,在省级层面上,重点支持与山西第5页共76页第4页共76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5页共76页支柱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及转型发展产业相关的面向区域发展的协同创新中心。本年度我校重点推荐2—3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培育期限至2012年12月。在不与我校为实施主体的国家层面、省级层面协同创新中心工作发生冲突的前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