ΧΧ县2012年度ΧΧ镇ΧΧ片省级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初步设计书第一章项目设计提要根据《ΧΧ县2012年度ΧΧ镇ΧΧ片省级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议书》武农[2011]169号和闽农计[2011]158号文件精神,确立2012年我县省级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为ΧΧ镇ΧΧ片。按照“沟相连、渠相接、路相通,旱能灌,涝能排、渍能除、机能耕、土肥沃”的旱涝保收、节水高效、安全环保的高产稳产农田的标准及《福建省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初步设计编制提纲》要求进行设计。1.1项目区范围、规模、主要建设内容与工期项目区范围为ΧΧ镇ΧΧ片,包括ΧΧ、大布、东峰三个行政村,建设面积1300亩,通过田间工程措施和农业科技措施进行建设,工期为2012年8月至2013年4月。1.2投资概算和资金筹措1计划投资130.0万元,全额为省级财政资金。其中:安排田间工程投资115.05万元,占88.5%;科技措施投资6.5万元,占5.0%;工程监理费用2.6万元,占2.0%;管理费用5.85万元,占4.5%。1.3项目效益通过项目的标准农田建设治理,项目区内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改善灌溉1300亩,新增机耕面积200亩。通过治理,加速了农业结构的调整,农田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2-3年后,可新增粮食总产38.2万公斤,每公斤单价2.04元计算(按2011年2月11日国家发改委公布的三等早籼稻最低收购价),折算年新增产值77.9万元,扣除成本24.6万元,年新增纯收入53.3万元。1.4组织实施和管理1.4.1项目管理:ΧΧ县财政局1.4.2项目组织实施:ΧΧ县农业局23第二章项目区基本情况2.1自然概况2.1.1地理位置及范围,涉及的乡(镇)、村名项目区位于ΧΧ县东南部的ΧΧ镇,距县城32公里。东径116008/,北纬24055/,东与本县象洞乡毗邻;南与广东省蕉岭县接壤;西与中赤乡相连;北与十方镇交界。全镇总面积184.9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73万亩,林地面积19.95万亩,辖16个行政村,人口3.47万。205国道贯穿镇境南北,永武高速公路境内通过,距梅州72公里。是经省政府批准享受沿海开放政策的工业卫星镇,也是闽西的边贸重镇,享有闽西“南大门”之称。项目区范围涉及ΧΧ镇的ΧΧ、大布、东峰三个行政村。2.1.2水文气象项目区属于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明显,冬短夏长,春早秋晚;系梅江水系中赤河支流,总流域面积184.98km2,项目区内控制流域面积19.03km2,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1714.1mm,多年平均径流深990.1mm,降雨在年内分配不均,大部分集中在夏季,4-9月份降水占全年的74.4%,其中5~6月降雨最多,约占全年降雨的35%。降雨在年际变化也大,最大年降雨量为2676.4mm(1959年),最小年降雨量为1039.6mm(1991年)。大于5mm降雨日数约75天;大于10mm降雨日数约50天。据ΧΧ县气象站资料统计,区域内多年平均气温在20℃左右,最高气温为38℃,最低为-6℃。多年平均无霜期为290天,日照1800小时,气候温和,适于农作物生长。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8%,多年平均风速2.0m/s,最大风速18m/s。冬多西北风,夏多东南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适合多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示范区为丘陵起伏,沟谷纵横的山间盆地,地势为东部高,西部低。土壤多属砂壤土或粘土,土层厚在1~2m,耕作层厚10~15cm,山排田土层厚0.5~1.0m,耕作层约10cm,地质岩性均属花岗岩,岩石节理发育且破碎。2.1.3人口及劳力ΧΧ镇辖16个村民委员会,2010年10月末,全镇总人口34742人,劳动力23200个。项目区ΧΧ、大布、东峰三个行政村总人口11710人,劳动力7820个。52.1.4土地利用现状项目区耕地面积0.78万亩,其中水田面积0.70万亩,人均耕地0.68亩。项目区属山区丘陵地区,低丘、低山、土壤以灰沙、沙田、乌沙田、灰沙泥田、黄底灰泥田、灰黄泥田等土种为主。项目区现有耕地种植模式为烟—稻—菜、烟—菜—菜、稻—稻—菜、菜—菜—菜等。2.1.5农业生产水平与种植业结构项目区耕地面积0.78万亩,其中水田面积0.70万亩,人均耕地0.68亩。全镇社会总产值106789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3224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671元。项目区田间水利工程,只有简单的土沟土渠分布和简易水坝,渗漏严重,田间工程大部分是土渠,以串灌为主,田间渠系配套不合理,配套不全,简易的土沟土渠分布,渗漏严重,水利用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