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咏史诗三首靠不住的优势三个旅行者早上一同外出,一个拿了根拐杖,一个拿了把雨伞,第三个人什么也没有拿.晚上回来时,拿雨伞的浑身是水,拿拐杖的浑身是伤,而什么也没拿的却安然无恙.于是前两个旅行者问第三个旅行者为什么会这样,第三个人回答说:“当大雨来临时,我躲着走,当路不好走时,我细心地走,所以我既没有淋湿也没跌伤.你们的失误是由于你们凭借了优势.”许多时候,我们不是跌倒在自己的缺陷上,而是跌倒在自己的优势上.微感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顾炎武赏读:保住天下的事,即使一个普通人,也有责任啊!(天下的兴盛与灭亡,每一个普通人都有责任.)梁启超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2.自昔孔门相传之法,一则曰慎独,再则曰慎独.——刘宗周赏读:当年孔子及其门人相传(修养自己)的主要方法,一是在无人监督之下控制自己修德避恶的慎独,再一个还是慎独.3.闻道有蚤莫,行道有难易.然能自强不息,则其至一也.——《四书集注》赏读:知道道理有早有晚,践行道时有难有易.(当你知道道以后)能够自强不息,努力去干,这便和达到道的目的是一致的.3.修身之要: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朱子大全》赏读:修身的要点包括:说话要忠诚、信实,行为要实际、恭敬,惩戒忿恨,消除贪欲,向好处去做,把过错改掉.一、作者视窗《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709-约780),字文房,郡望河间(今属河北).唐代著名诗人,擅五律,工五言.官至监察御史.与诗仙李白交厚,世称刘随州.其诗多写个人穷愁不遇,为大历诗风主要代表,与钱起并称“钱刘”.著作有《刘随州集》.《金铜仙人辞汉歌》李贺(789-816),字长吉,河南福昌人.唐代著名诗人,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等.一生愁苦多病,仅做过3年从九品微官奉礼郎,因病27岁卒.他是中唐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重要人物.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长于乐府,后人称为“长吉体”.代表作有《李凭箜篌引》《雁门太守行》《金铜仙人辞汉歌》《秋来》等.《过陈琳墓》温庭筠(约812-866),原名歧,字飞卿,太原祁人.才情敏捷,每次考试时,押官韵作诗赋,总是以双手四指交叉,很快成八韵,人称“温八叉”“温八吟”.咸通七年(866)任国子助教,竟流落而终.工诗,与李商隐齐名,人称“温李”.擅长近体诗,怀古写景诸诗成就较高,闺情诗婉媚香艳,一如其词.后人尊为“花间鼻祖”.著作有《花间集》.二、写作背景《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刚而犯上,两遭迁谪”(高仲武《中兴间气集》).第一次迁谪是在唐肃宗至德三年(758)春天,由苏州长州县尉被贬为潘州南巴(今广东茂名县)县尉;第二次是在唐代宗大历八年(773)至十二年间的一个深秋,因被诬陷,由淮西鄂岳转运留侯被贬为睦州(浙江建德)司马.从这首诗所描写的深秋景象来看,诗当作于第二次迁谪来到长沙的时候,那时正是秋冬之交,与诗中节令恰相符合.《金铜仙人辞汉歌》:元和八年(813),李贺因病辞去奉礼郎职务,由京赴洛,途中作此诗,其时,诗人“百感交并,故作非非想,寄其悲于金铜仙人耳”.诗中的金铜仙人临去时“潸然泪下”表达的主要是亡国之恸.此诗写作时间距唐王朝的覆灭(907)尚有九十余年,诗人何以产生兴亡之感呢?这要联系当时的社会状况以及诗人的境遇来理解、体味.自从天宝末年爆发安史之乱以后,唐王朝一蹶不振.宪宗虽号称“中兴之主”,但实际上他在位期间,藩镇叛乱此起彼伏,西北边陲烽火不断,面对这严酷的现实,诗人的情怀很不平静,急盼着建功立业,重振国威,同时光耀门楣,恢复宗室的地位.却不料进京以后,到处碰壁,仕进无望,报国无门,最后不得不含愤离去.《金铜仙人辞汉歌》所抒发的正是这样一种交织着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的凝重感情.《过陈琳墓》:这是一首咏怀古迹之作,表面上是凭吊古人,实际上是自抒身世遭遇之感.陈琳是汉末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擅长写章表书檄之类的文章.初为大将军何进主簿,曾向何进献计诛灭宦官,不被采纳;后避难冀州,袁绍让他典(意为“主管”、“掌管”)文章,曾为袁绍起草讨伐曹操的檄文;袁绍败灭后,归附曹操,操不计前嫌,予以重用,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