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其控制第一节微生物生长繁殖及其测定一、微生物生长繁殖个体生长:原生质总量增加,个体增大繁殖:个体数目增加群体生长:个体生长+个体繁殖+代谢产物增多二、纯培养的分离方法纯培养:在实验条件下从一个细胞繁殖得到纯种群体分离原理:稀释样品,使各种细胞分开,再培养,使单个细胞生长繁殖成单菌落.挑取单菌落,再在平板上加以3-5次划线纯化。稀释混合倒平板法涂布法划线法单细胞挑取法:用显微挑取器选择培养基分离法其它分离方法:产孢菌分离:可先加热,杀死营养细胞,再分离病原微生物分离:选取敏感组织细胞数量少样品分离:先富集培养或浓缩样品三、微生物生长的测定(一)测生长量1直接法:称重量法:离心沉降物干重测体积法:离心沉降物体积2间接法比浊法:分光光度计,450~650nm波长生理指标法:含氮量;核酸;好氧量等(二)计繁殖数1直接法:计数板计数法(如血球计数板)2间接法:平板菌落计数法为活菌计数法把菌液稀释后,取一定量混合倒平板或涂布平板,培养后,每一个活细胞就形成一个菌落,此即菌落形成单位(colonyformingunit,cfu)。根据每皿上cfu数推算出样品含活菌数稀释倒平皿菌落计数法:第二节微生物的生长规律一、同步生长(synchronousgrowth)使培养基中细菌同时分裂,处于相同的生长阶段叫同步生长。获得同步生长(synchronousgrowth)的方法:诱导法:如芽孢诱导萌发、藻类光照控制机械选择法过滤法离心法二、单细胞微生物的典型生长曲线生长曲线(growthcurve):定量描述液体培养基中微生物群体生长规律的曲线单细胞微生物的典型生长曲线:把少量纯种单细胞微生物接种到恒容积的液体培养基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以细胞数目的对数对时间作图所得曲线。根据生长速率不同可分为延滞期、指数生长期、稳定期和衰亡期单细胞微生物典型生长曲线:(一)延滞期(lagphase)1延滞期特点净生长等于零或略有下降菌体粗大RNA含量增加代谢活力强对不良条件抵抗能力降低2延滞期出现原因适应新环境;需要合成多种酶,尤其是胞外酶;DNA复制影响延滞期限长短因素接种龄接种量培养基成分4生产上:缩短延滞期可以缩短生产周期,提高设备利用率。接种对数生长期的菌种,采用最适菌龄加大接种量。一般10%用与培养菌种接近的组分的培养基(二)指数期(对数期)(exponentialphase)1特点活菌数和总菌数接近酶系活跃,代谢旺盛生长速率最大,代时(generationtime)最短细胞的化学组成及形态,生理特性比较一致生产上:多利用做该期的细菌种子和科学试验材料2出现原因细胞适应了新环境,开始大量分裂营养充足pH值EH值等理化条件适宜有害代谢产物少(三)稳定期(stationaryphase)1稳定期特点活菌数保持相对稳定,总菌数达最高水平。细菌次级代谢物和代谢副产物大量积累芽孢杆菌这时开始形成芽孢稳定期中后期是生产收获时期:需要菌体在中期收获;需要发酵产物,尽量延长此期2出现原因营养的消耗营养物比例失调有害代谢产物积累pH值、EH值、温度等理化条件变化3生产上:延长稳定期补料:补充营养在线调节pH值、EH值等理化条件取走产物以上方法连续在线进行---连续培养(四)衰亡期(declinephase/deathphase)1特点细菌死亡数大于增殖数,活菌数明显减少,群体衰落细胞出现多形态,大小不等的畸形,变成衰退型细胞死亡,出现自溶现象2生产上:避免衰亡期要连续监测发酵情况,最好在稳定期中后期停止发酵,避免进入衰亡期。一可缩短周期,二可避免细胞溶解物造成产物提取困难三、分批培养(batchculture)和连续培养(continuousculture)(一)分批培养:将微生物置于一定容积的培养基中培养,最后一次收获(二)连续培养:将微生物放在恒定容积的流动系统中培养,连续添加培养基,并以相同速度取走培养物优点:缩短发酵周期;便于自动控制;产物质量均一缺点:菌种易退化;易染杂菌第三节影响微生物生长的主要因素物理因素:温度、湿度、渗透压、射线、超声波化学因素:营养条件、O2、pH值、化学药物生物因素:在混杂群体中受其它微生物影响一、温度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