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服饰起源有几种说法?并阐述其观点。1,气候适应说2,神笔保护说3,异性吸引说4,标志说5,审美学说6,象征说7,图腾说8,羞耻说2、简述我国古代冕服的内容及构成。冕冠、上衣下裳、腰间束带、前系蔽膝、足登鸟屡。3、简述“十二纹章”的各种图案名称及象征意义。日月星辰,“取其照临”;山,“取其稳重”;龙,“取其应变”;华虫,“取其文丽”;宗彝,取其忠孝,;藻,取其洁净;火,取其光明,粉米,取其“滋养”;黼,取其“决断”;黻,取其“明辨”。4、何谓“胡服骑射”,并简述其价值和意义。古代指和西方的。指学习胡人的短打扮服饰,同时也学习他们的、等。“胡服骑射”这个典故告诉人们不要固步自封,应学习别人的长处,勇于改革。战国时,赵武灵王采用西方和北方民族的服饰,教人民学习骑射,史称“胡服骑射”。其制:上褶下袴,有貂蝉为饰的冠,金钩为饰的具带,足穿靴,便于骑射。此服通行后,其冠服带履之制,历代有变革。意义:1,是一场军事变革,使人们的心理和思维方式发生了明显变化,打击了先王之道不可变的保守思想。2,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场服饰革命,改进了军队的装备,便利了作战条件。3,强化了服饰的试用功能,便利了人们的生产劳动。与其他社会活动。4,打破了服饰的民族界限,减弱了华夏民族鄙视胡人的心理,增强了胡人对华夏民族的归依心理。5、分别阐述曲裾袍和直裾袍的基本特点并画服装款式图说明?1,曲裾,后片衣襟接长,加长后的衣襟形成三角,经过背后再绕至前襟,然后腰部缚以大带,可遮住三角衽片和末梢。2直裾,不饶襟,衣裾在身侧或侧后方。6、简述“宽衣博带”服饰风格的形成原因。(1)一方面由于连年战乱,政治动荡,政权更迭频繁使得没有一个统一的服饰制度约束人们的着装。(2)思想意识上,腐朽的经学束缚被冲破,产生了玄学,它促进逻辑思辩的发展和理论探索的自由空气。(3)政治上的失意使得许多文人选择了逃避现实,提倡人性对自然的回归。因此褒衣博带成为了这一时期的主要服饰风格,其中尤以文人雅士最为喜好。他们还以蔑视朝廷、不入仕途为潇洒超脱之举。表现在装束上,则是袒胸露臂,披发跣足,以示不拘礼法。7、阐述杂裾垂髾服的朝代和形制特点?并画出服装款式图说明。魏晋南北朝,上宽下尖形如三角,并层层相叠。所谓“髾”,指的是从围裳中伸出来的飘带。由于飘带拖得比较长,走起路来,如燕飞舞。到南北朝时,这种服饰又有了变化,去掉了曳地的飘带,而将尖角的“燕尾”加长,使两者合为一体。8、绘出盛唐时期的女子服饰,并简述其服饰的特点。女衫衣袖日趋宽大,衣领有圆的、方的、斜的、直的,还有鸡心领、袒领。袒领,即袒露胸脯。9、唐代的服饰在中国古代服装史上是最为灿烂的一章,请简述其原因①首先是在隋代奠定了基础。隋王朝统治年代虽短,但丝织业有长足的进步。至唐代,丝织品产地遍及全国,无论产量、质量均为前代人所不敢想象,从而为唐代服饰的新颖富丽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②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制度的鼎盛时期,国家强大,政通人和,人民充满民族自信心,与各国各民族人民广泛交往,对各国文化采取广收博采的态度,使之与本国服装融会贯通,因而得以推出无数新奇美妙的冠服。③唐代的文化空前繁荣,诗词、书法、石窟艺术、工艺美术等都在华夏传统的基础上吸收融合,推陈出新。加之道教、儒教、佛教三教合一,产生新的文化理念,这些都为唐代服饰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创作灵感。10、简述宋代女子服饰“褙子”的特点,并分析宋代服饰风格审美特征。简述宋代女子服饰“褙子”的特点,并分析宋代服饰风格审美特征。①宋代男女皆穿,燕居时均喜服用,尤其盛行于女服中的一种服式。②以直领对襟为主,前襟不施襻纽。③袖有宽窄二式,衣长有齐膝,膝上、过膝、齐裙至足踝几种,长度不一。④有的左右腋下开以长叉,也有不开侧衩者11、简述明代女子服装的特点及审美倾向。12、阐述明、清两代文、武官员的官服特点,其补服的区别有哪些?1,明代大致为正方形,高36.5cm,宽34cm;清代贝子以上皇亲,补子用圆形,绣龙蟒,其余皆方形,尺寸比名略小,在29cm之间。2,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