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年)规划成果(草案)公告录入者:栏目管理员录入日期:2011-12-4四平市位于松辽平原中部,吉林省西南部,辽、吉、蒙三省(区)交界处,北与松原市接壤,西与内蒙古毗邻,南与辽宁省相连,北与长春市相依,是东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流集散地,因四战四平闻名于世,素有“东方马德里”之称。四平是吉林省南部重要的工业城市,建城已有百年历史,改革开放后城市得到快速发展,已经发展成为现代化大城市。在城市规划的指导下,城市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城年底,四平中心城区人口已达53万人,建成区已达53平方公里。《四平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所确定的社会、经济及城市建设的各项目标均已实现或突破。经省住建厅同意,四平市人民政府组织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在新的时期,四平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及“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战略的实施,对四平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为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市委、市政府“一核三带”发展战略,紧扣“做大一核、开发东南、拓展西北”的主题,充分发挥城市的区位交通、产业、自然和人文资源优势,促进四平快熟隆起,《四)》提出把四平建设成为区域性中心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集散地、新型产业基地和生态宜居城市。为了更好地谋划四平的长远发展,体现“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规划编制方式,现将《四平市城市总体规划(1998年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的,自实施以来,较好地指导了四平市的城市建设,对构建良好的城市空间形态、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以及促进四平市经济社会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当前全球分工和区域化合作日益加深,对城市的专门化职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战略的提出,为区域战略格局的划分提供了新思路;沿海地区要素结构调整,产业转型为欠发达地区带来发展机会;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提供了一系列产业扶持政策;同时)》已经到期,根据吉林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关于同意修编四平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吉建规年)》。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吉林省建设生态省的目标要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和健康城镇化道路,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和循环经济发展;不断提升城市综合服务职能和创新能力,加强在省域南部的区域辐射能力;促进文化繁荣,创造和谐宜居的人居环境,引导四平市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011-2015年,中期为2016-2020年,远期为2021-2030年,远景为2030年以后。市域:市域行政辖区范围,包括四平市市辖区、公主岭市、双辽市、梨树县、伊通满族自治县,面积14080平方公里。规划区:四平市辖区的范围,包括铁西区、铁东区,总面积1075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包括铁西区的站前街、英雄街、地直街、仁兴街、北沟街、平西乡和铁东区的解放街、北门街、四马路街、北市场街、黄土坑街、七马路街、平东街、平南街、城东乡,以及山门镇的塔山村和老城村,总面积331平方公里。保持经济快速稳定增长,以特色产业发展促进城市发展和城乡协调,建设吉林省南部区域性中心城市和生态良好的宜居城市。)省际层面,加强与辽中南城镇群的联系,培育产业竞争优势,深化与蒙东地区的合作,实现资源互补,产业互促;)省域层面,立足区位优势,强化在吉林省南部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提升综合服务能力,促进整体实力提升,积极对接融入长吉一体化区域;)市域层面,加强交通联系,便捷中心城区与所辖市、县的交通联系。加强市域的分工合作,引导产业在市域内合理分布,增强整体竞争力。注重生态建设,保护山体林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支持力度,构建新型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推进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升非农产业经济,适度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积极培育服务业,推进人口向城镇转移;建立统筹城乡的土地利用制度,保护农民利益,促进解决“三农”问题。转变农业发展模式,提升产业化发展水平,强化换热器、汽车零部件、行走机械和精细化工等传统优势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打造区域性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