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分层作业13报任安书一、基础运用层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若望仆不相师望:埋怨婴金铁受辱婴:缠,绕B、积威约之渐也渐:逐渐形成的状况视徒隶则心惕息惕:惊惧C、权倾五伯倾:超过恨私心有所不尽恨:遗憾D、特以为智穷罪极特:只是幸勿为过过:过错【解析】D项,过:责备。【答案】D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①流俗之所轻也②而用流俗人之言B、①或重于泰山②定计于鲜也C、①魏其,大将也②殆为此也D、①而用流俗人之言②退而论书策【解析】C项“也”都为语气助词,表判断。A项,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的;B项,介词,比/在;D项,连词,表转折/表顺承。【答案】C3、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衣赭衣,关三木B、刑不上大夫C、太上不辱先D、略陈固陋【解析】A项,每一个“衣”名词作动词。C项,“辱”使动用法。D项,“固陋”形容词作名词。【答案】B4、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且西伯,伯也B、灌夫受辱于居室C、至激于义理者不然D、屈原放逐【解析】A项为判断句,其他三项均为被动句。【答案】A5、名句默写。(1)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______________。(2)《诗》三百篇,__________________。(3)亦欲以究天人之际,__________________,成一家之言。(4)虽万被戮,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2)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3)通古今之变(4)岂有悔哉6、以“司马迁”开头,重组下面的句子,不得改变原意,要求连贯简明。人们理所当然地敬仰颂赞司马迁,因为他不饰帝王之功,不隐权贵之恶,他是不屈的。他没有低下高贵的头颅,没有弯曲正直的脊梁,他以公正之笔为后人留下了可读可信的历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变换句式的能力。做题时首先要注意分析原句的句意和句子间的关系,使重组后的句子符合一定的逻辑关系,语言流畅。需要注意的重点语句是“他是不屈的”“他以公正之笔”,他如何不屈?他如何公正?是先不屈,还是先公正?明白了这些,句间逻辑关系不难梳理。其次,一定要以“司马迁”开头,语言简洁明了,但注意不要漏掉信息,不要改变原意。【答案】司马迁是不屈的,他没有低下高贵的头颅,没有弯曲正直的脊梁,他不饰帝王之功,不隐权贵之恶,以公正之笔为后人留下了可读可信的历史,他理所当然地受到了人们的敬仰颂赞。7、根据要求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写出六个关键词(可以是短语)。由于司马迁认识到了历史终归是“人”的历史,不是“天”的意志史,于是以“绍圣《春秋》”为使命的司马迁抛弃了孔子既定的历史纪年法——编年体,而改用纪传体。这绝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观念问题。他对那冰冷的历史巨轮投以轻蔑的一哂,然后满怀慈悲地去关心轮子下的那些泣血的生灵,从而,我们看到,一代一代的人物以及他们对历史必然性的反抗,对自身命运的体认,构成了《史记》的主色调。史学成了人学,必然性成了戏剧性,逻辑的链条崩溃了,生命的热血喷涌而出……(1)历史纪年法的史学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文的史学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这道题要求分别提取有关“历史纪年法的史学观”和“人文的史学观”的关键词,我们就只能去寻找能表明这两种史学观特点的词语。这就意味着我们没必要跑到前两句去找。我们还要意识到,既然是两种对立的史学观,那两组关键词在语义上就应该是相反的。这其实是题目的一个隐含要求。【答案】(1)冰冷必然性(或“历史必然性”)逻辑(2)慈悲戏剧性生灵(或“命运”或“生命的热血”)8、请你根据下面图表提供的相关信息,写一段结论性的文字。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