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6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6页噬菌体制剂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作者:赵庆友,朱瑞良*(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山东泰安271018)来源:中国兽药杂志2010-7期南宁兽药科技网(南网)nnsykj.com上传2010-9-1摘要:噬菌体制剂是利用噬菌体溶解细胞的特性而用于治疗动物的病原菌的临床感染。早在20世纪初,噬菌体治疗就取得了积极的治疗效果。目前传统抗生素治疗动物细菌感染时易产生耐药性,而噬菌体制剂则表现出许多突出的优越性。本文从噬菌体的生物学特性噬菌体制剂的作用机制,以及噬菌体制剂的发展状况和应用前景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关键词:噬菌体;制剂;应用;现状;前景。RecentAdvancesAndProspectsInBacteriophageTherapyZHAOQing-you,ZHURui-liang*(CollegeofAnimalScience&VeterinaryMedicine,ShandongAgriculturalUniversity,Tai’an,271018)Abstract:Phagetherapyistotreatbacterialclinicalinfectionsofanimalswithbacteriolysis.Inthe1920’s,Phagetherapyhadhadefficiencyinclinicaltreatment.Manycreaturalexperimentsandclinicaltreatmentsindicatethatphagetherapyisapotentialalternativemethodfortreatmentandpreventionofbacteriadisease.Thismethodcomesalong,quiteopportunelytocountertheresistanceproblemoftheantibiotics.Fromthebiologicalcharacteristics,thetherapymechanism,thedevelopmentstatusandtheapplicationprospects,thesystemicdiscussionofbacteriophageinthisreview.Keywords:Bacteriophage;biologicalagents;application;currentsituation;prospects英国细菌学家和内科医生FrederickTwort和法裔加拿大细菌学家FlixD’Herelle分别在1915年和1917年独立发现了噬菌体,不久之后就用来治疗感染性疾病。d`Herelle最早从来自痢疾的临床样本研究中观察到噬菌体滴度的增加正好伴随着病人的康复过程。他将噬菌体称为“外源性免疫因子”[1]。1934年美国科学家报道了利用噬菌体疗法治疗肠球菌感染的成功率可达80%【2】。但随着抗生素的成功推广应用,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和西欧的大多数国家都终止了噬菌体制剂的研制。近年来细菌耐药性问题不断突现,用抗生素治疗细菌感染面临巨大的挑战,一些科学家和临床工作者开始重视噬菌体制剂的研制。第2页共6页第1页共6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6页1噬菌体的生物学特征噬菌体(Bacteriophage,phage)是以细菌为宿主的一类病毒,所以又称为细菌病毒,它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在绝大多数原核生物中都发现了相应的噬菌体。据报道(Acker-man,1987)通过电镜观察到的的噬菌体至少已有2850种(株),其中有2700种(株)是有尾的,大肠杆菌噬菌体发现的最多,大肠杆菌也是研究得最深入的一种宿主。如A类中的T2、T4、T6,B类中的T1、T5、λ,C类中的T3、T7,D类中的ΦX174,E类中的F2、MS2,F类中的Fd、Fl、M13等都属于大肠杆菌的噬菌体【3】。噬菌体分为温和性噬菌体和烈性噬菌体,烈性噬菌体感染细胞后可立即在宿主细胞内开始自身的生命循环,引起细菌细胞的裂解。温和性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胞后,其核酸附着并整合到宿主染色体上和宿主核酸同步复制。随宿主菌的增殖而增殖的噬菌体称为前噬菌体。如果宿主菌遇到某种不利环境条件,前噬菌体可能被激活进而裂解宿主细胞。从噬菌体制剂的角度考虑,温和噬菌体的实用价值不高,我们通常提到的噬菌体均为烈性噬菌体。2噬菌体制剂作用机理噬菌体制剂作用于细菌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为裂解途径,烈性噬菌体(Virulentphage)感染敏感细菌后,可在其细胞内快速增殖并使之裂解。裂解是一个高度调节的程序化过程,其经典模式是孔蛋白—内溶素途径。孔蛋白控制内溶素的含量,而内溶素的多少决定了裂解的时间[4]。噬菌体进入细菌体内后利用细菌体内的酶系统,进行其自身生物物质的合成。然后子噬菌体以裂解方式从细菌体内涌出,造成细菌的死亡。例如T系噬菌体侵入大肠杆菌(B系)的过程约需30min便能引起被侵入菌的裂解[5]。第二种方式是通过噬菌体的分泌物—内溶素而起作用的,内溶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