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讲收入与分配在高考中如何考本单元围绕财富分配问题,从个人收入分配和国家收入分配两个方面,介绍我国的分配制“”度,解决为谁生产的问题。复习本单元,主要把握一个核心、两条主线,明确五个意义(作用)。一个核心就是维护社会公平,从分配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等角度来认识维护公平的措施;两条主线是指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即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国家收入分配,即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五个意义是指: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维护社会公平的意义,发挥财政作用的意义,征收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的意义,公民依法纳税的意义。一、个人收入分配制度1.用列表法把握按劳分配地位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前提生产资料公有制标准以劳动为尺度对象是社会向劳动者分配个人消费品,不包括生产资料结果多劳多得、少劳少得2.用列表法区分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具体形式分配方式具体形式按资本要素分配储蓄所得利息、股票所得股息和分红、债券所得利息、私营企业主的税后利润按土地要素分配出租土地、房屋的租金按技术要素分配技术入股、专利转让的收入按劳动要素分配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的职工工资、奖金、津贴按管理要素分配经营管理者通过股权激励等方式获得的收入按信息要素分配提供价格、供求等信息获得的收入3.澄清两个常见误区误区一:劳动收入一定是按劳分配收入。提示劳动收入未必都是按劳分配收入。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是生产资料公有制,个体劳动者劳动所得与个体经济相联系,是劳动收入,但不是按劳分配收入。根据按劳分配的含义,按劳分配收入一定是劳动收入。误区二:非劳动收入一定是剥削收入。提示非劳动收入是相对于劳动收入而言的。目前在我国的非劳动收入中有的是剥削收入例如在私营经济中的非劳动收入就是剥削收入。但居民投资于储蓄、购买股票、债券等获得的收益是非劳动收入但不是剥削收入。例1李某是一国有企业工程师,去年工资收入是36000元,奖金8000元,个人专利转让收入5000元;家里有房出租,年收入6000元。去年,李某家按劳分配收入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分别是()A.44000元26000元B.36000元19000元C.49000元21000元D.44000元11000元总结感悟明确所有制范围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按劳分配的适用范围是生产资料公有制,但公有制经济中也存在按生产要素分配。注意:同是工资,在不同所有制经济中,分配方式不同。如图:二、从收入分配角度维护社会公平1.用结构图把握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2.用思维导图把握维护社会公平的措施3“”.澄清关于收入分配公平的认识误区误区一:收入分配公平就是坚持平均主义。提示公平与平均是根本不同的两个概念。公平是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要坚持的原则之一,收入分配公平,要求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它承认适度的差距能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平均是指否认劳动贡献,在分配中实行平均主义。平均主义抹杀一切劳动差别和分配差距,要求绝对平均,实际上违背了公平原则。误区二:收入分配的公平就是要消除收入差距。提示分配公平是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并不是要消除收入差距。借收入分配公平而消除收入差距,必然陷入平均主义。例2近年来,广东省惠州市在追求发展的过程中,没有以发展经济为唯一目标,而是通过深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革,让民众普遍受惠,这也使惠州的经济发展获得了有效支撑,改善了经济发展的社会环境,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这说明()①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②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③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④收入分配必须平均化平等化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总结感悟①效率与公平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效率与公平是对立的,过分重视一方,另一方就会受到影响。效率与公平又是统一的,二者相互依存。一方的合理解决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创造条件。不能离开效率谈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