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讲全面把握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和认识论的辩证关系本单元的核心问题是我们周围的世界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它。我们周围的世界是同人的认识和实践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正确看待和把握周围的世界,实际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二是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另外,还包括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一、用列表法把握运动与物质的关系关系理解强调误区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侧重强调物质离不开运动离开运动谈物质会导致形而上学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任何运动都有自己的承担者或者叫载体。离开物质载体的运动是不存在的侧重强调运动离不开物质离开物质谈运动会导致唯心主义例1每天都会有新的盐分进入海水,海水中也会有一些盐分进入海床沉积层。新注入的盐分数量与海水里跑掉的盐分数量互相抵消,海水的平均溶盐度保持稳定。这表明()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③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④物质是运动的物质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总结感悟物质只有在运动中才能存在,运动的原因也在于物质自身,在于物质内部存在的矛盾。运动是物质自身所固有的,而不是外部力量强加于物质的。二、用列表法把握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运动静止区别含义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一是指事物之间的空间位置保持不变;二是指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质在一定时期内基本不变特点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误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联系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例2“英国诗人雪莱在《无常》中吟唱道,今天,花儿喜爱欢悦/明天,就会凋谢/我们希望长驻一切/诱惑你,然后飞逸/什么是人间的欢乐/那是戏弄黑夜的电火/”像闪光一样短促。下列与诗中的哲理相近的是()A.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B.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C.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D.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总结感悟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是物质运动的两个方面的属性。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题干材料中雪莱诗句的意思,以及各选项所体现的哲学道理。三、用结构图理解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例3身体每况愈下的病人看着窗外的一棵树,树叶在秋风中一片一片地掉落下来。她说:“”当树叶全部掉光时,我也就要死了。一位老画家得知后,画了一片青翠的树叶挂在树枝上。看着这片始终没有掉落的绿,病人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故事蕴含的哲理是()A.精神的力量可以派生出物质的力量B.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控作用C.实践活动可以割断不利于人的联系D.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总结感悟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反作用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但二者又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作用。物质的决定作用是前提,是第一性的;意识的能动作用受物质决定作用制约是第二性的。四、用结构图把握规律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例4某村在保护当地民族文化的同时,不断挖掘、开发民族文化资源,把一个普通的少“”数民族村寨建设成为一个生动展示少数民族生活状况的博物馆和著名的旅游景区。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村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从唯物主义观点看该村取得成功的原因在于()①因地制宜,将文化保护与文化资源开发结合起来②将客观条件与发展目标一起作为工作的出发点③发挥主观能动性,超越客观条件和规律的制约④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正确利用规律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总结感悟在掌握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时,要注意克服以下几个误区:①“”“”认为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两者是不可分割的。②认为只要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和利用规律。③“认为只要把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