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讲“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高考命题的四大热点突破本单元属于历史唯物主义知识,是全书的终点,主旨在于引导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主要内容包括唯物史观和人生价值观两个方面的内容。结合近年来的高考命题,本单元要主要把握四大热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基本规律;社会历史的主体;人生价值观的创造与实现。一、用结构图把握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落后的、非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重大的阻碍作用。例1伴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关注发展质量、增加民生福祉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在城市形象宣传中,“幸福”“活力”“生态”等成了常见的宣传语。这说明()A.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C.语言的变化决定意识的变化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总结感悟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但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是不完全同步的。社会意识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二、用结构图把握社会发展基本矛盾、基本规律及社会发展总趋势例2(2014·福建高考)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下列选项能正确反映社会基本矛盾运行规律的是()①充分发挥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的重要作用②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③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④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建设为人民服务的政府A.③→②→④B.②→①→③C.④→③→①D.①→④→②总结感悟社会意识形态变化、政治法律制度的修改、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等都属于上层建筑的变革,体现上层建筑应该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的规律。三、用结构图把握社会历史的主体例3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是近代以来中华儿女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是中国人民的跨世纪梦想。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这是因为()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③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借鉴④中华民族精神是民族复兴的精神动力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总结感悟就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而言,从人类社会的构成上看,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从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来看,在阶级社会是阶级斗争,在社会主义社会是改革;从主体上看,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四、用结构图把握价值观及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例4有人把一块美玉献给子罕,子罕不受。献玉者说:“我把玉给工匠看了,他们认为是宝物,所以才献给你。”子罕回答:“你把玉当作宝,我把不贪当作宝,你把玉给我,那么你失去了玉,我失去了不贪的德,大家都失去了自己的宝物。不如我们各自保有自己的宝物。”子罕拒玉的历史典故包含的哲学道理有()①事物的价值是变化的,因为其属性和功能具有不确定性②事物是否具有价值,取决于人们的价值判断③人们的立场和需要不同,其价值选择就不同④价值观对人的行为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总结感悟价值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一种特定关系,即客体以自身属性满足主体需要的关系。它涉及两个方面,一是人即主体的需要;二是事物即客体的某种性质、结构和属性,二者缺一不可。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1.漫画所蕴含的哲理有()①任何社会意识的产生都有物质原因②事物发展不同阶段的矛盾各有其特殊性③人的欲望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④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如影随形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下边的漫画(选自《人民论坛》总第354期)可以表明()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②社会意识有先进与落后之分③价值判断是社会存在的反映④不同的价值判断源自不同的认识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学生可通过高考入学的“农转非”政策取得城镇户口。但近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