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外国语学院发展战略规划(2020)大连外国语学院发展规划办公室大连宝业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2003年4月30日领导小组组长姜连平院党委书记副组长孙玉华院长成员李宝章党委副书记张守鹏副院长赵忠德副院长朱公巍院长助理徐浩特院长助理曲维国发展规划办公室主任研究小组组长李健生企业管理博士生副组长王红岩副教授博士生协调何伟宝业咨询项目经理成员郑文全企业管理博士生孟韬企业管理博士生调查邓鑫唐满云王立蒙信息丛茂昆李鹏翔王亚涛刘涛前言建国50多年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50年代的“院系调整”、60年代的“大打出手”、70年代的“开门办学”、80年代的“全面复古”、90年代的“更名改姓”以及前两年的“合并浪潮”等。经过一番整合调整,随着1999年《高等教育法》的颁布实施以及大学办学自主权逐步落实,进入新世纪以后,中国大学可以说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时期。中国高等教育资源的逐步市场化加速了大学间的激烈竞争,为了在国内外的竞争中胜出,一些大学纷纷将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切入大学发展视角进而制定自身的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于是近年来北大、清华、复旦等名校的发展战略纷纷出台,并引发了中国高校的战略发展热潮……企业的战略计划或者说战略规划用干高等学校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1972年美国学者申达尔和哈顿最早将战略规划用干高等教育,1978年哈佛大学的霍斯默完整地提出了战略规划用干高等教育的理论,形成了高等院校战略的学术构想,进而开始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学中得以广泛应用。中国高校在争取上述“战略机遇”的发展途径选择有两个:一是进入国家“211工程”,获得“国立”资格;二是面向市场,向“国有民营”转制进行自主发展。机遇是一笔战略资源,抓住机遇就可以快速发展、超常规发展、跨越式发展。在高校发展中,快人一步,抢得先机,步步主动;慢人一拍,亦步亦趋,则处处被动,结果拉大差距。作为辽宁省属第一所向“国有民营”整体转制的本科大学,大外赢得了面向市场的先发优势,但同国内北外、上外等同类学校相比较,还存在较大的发展差距。未来的5到10年,是大外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能否抓住这一机遇,直接决定了其未来发展走向。因此,唯有利用搬迁契机,积极面向市场,把握大机遇,开阔大视野,策划大思路,推动大发展。基于此,本研究小组在大外领导层的高度重视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历时一个月的调查、访谈和研究工作,完成了这一《大连外国语学院发展战略规划(2020)》。第一部分规划的指导思想大学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是制订和实施规划的根本准则,其决定了规划的出发点和侧重点,规划指导思想的确定要本着遵循学校自身可持续发展原则。一、通过系统创新,依托“国有民营”进行整体转制创新是发展动力的源泉,创新是推动高等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教育思想“”或观念的创新是打破高校大围墙,走向全社会,面向大市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前提。运用现代办学理念,推进体制创新,突破制约高校作用发挥的体制和机制障碍,则是建立科学的大学制度和民主的大学管理模式的保障;运用价值规律,创造市场环境,大力推进教育投融资体制改革,这是教育体制和机制创新的重大改革;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完善规范、高效、反应迅捷的管理体制则是营造宽松、和谐、竞争、向上的学习氛围的基础。系统创新是一种具有战略思维和长远眼光、国际视野和前沿意识、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办学思想。大外势必要通过”自主办学、系统创新来推动自身的“”跨越式发展,而最主要的也是最重要的途径就是以国有民营为突破口进行整体转制,校园搬迁新建则是一次极佳的启动契机。因此,在大外的整体转制和创新发展中,应始终将“国有民营”当作“主线条和突破口”,于是,积极探索和研究国有民营实现的新途径将成为战略规划和校园新建中重要出发点点和落脚点。二、整合内外资源,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在市场机制作用越来越明显的宏观背景下,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需要大大增强机遇意识。在有足够的体制创新保障的前提下,能否充分调动和整合利用内外部资源进而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则成为把握机遇的关键。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