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7页大众狂欢时代人的双重性发展效应剖视许文贤(中山大学教育学院社会科学教育系广东广州510275)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工业化、市场化进程,大众文化在中国社会迅速发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大众狂欢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人的发展显现出了双重性效应。一方面,解构神圣性的大众文化以其平民化的文化方式赋予当代人广阔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大众文化市场化、世俗化的文化特征消解当代人超越性的精神追求向度。因而在文化实践中,必须注重引导大众文化提高自身发展的合理性、人文性,高扬其积极效应,降低其消极效应。关键词:大众狂欢;大众文化;双重性发展效应一、大众狂欢时代——大众文化在当代中国走向繁荣人类自诞生以来就以其特有的方式书写其文化与文明发展的历史。文化也曾一度被所谓的特权者或精英者所垄断,被蒙上“神圣”或“权威”的面纱,它高高在上俯首相视,与普通大众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而伴随着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的是文化的多层分化,权威或者精英文化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文化逐渐向平民生活回归,普通大众对文化的参与使得文化的表现形式日趋多样与通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大众狂欢的时代。流行音乐、通俗小说、休闲报刊、卡拉OK、肥皂剧等等大众文化的产品无所不在,许多人游离于紧张的高强度的工作与消遣狂欢之间,午夜的酒吧热闹非凡,卡拉OK人来人往、消遣肥皂剧通宵达旦的播出,疲惫的都市人习惯于用这种狂欢来松弛紧绷的神经,舒缓压抑的精神,释放巨大的竞争压力,这已经成为了普通大众的一种生活方式。而这更催生了大众文化在当代中国迅速走向繁荣。所谓大众文化(massculture)是一个舶来词,它是产生于工业社会的新型的文化形式,对于当代中国社会而言仍然属于新鲜名词,对它的内涵理解也是众说纷纭,但是都离不开“面向大众的,大量生产的”以及“大众传播媒介为载体的”这样的含义。一般而言,我们把大众文化理解为,以大众传播媒介为载体,按照商品市场规律运作,面向普通大众,旨在使大众获得感性愉悦的日常文化形态。从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大众文化在中国社会急速地萌芽、扩张并几乎垄断了当代中国的文化市场,占据了中国当代大众大部分的文化生活空间。大众文化在当代中国社会走向繁荣有其特定的社会发展背景,是以中国社会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尤其是大众传播媒介的迅猛发展为基础的。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第2页共7页第1页共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7页大众文化的萌芽阶段,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国外和港台的大众文化产品潮水般涌入中国,截然不同的文化风格强烈的震撼着普通大众的心灵,对中国原有的主流文化绝对主导的文化格局造成了巨大的冲击。然而大众文化是现代工业和市场经济充分发展的结果。按照市场规律运作,追求文化产品的经济效益最大化;按照批量化、标准化、重复化的工业化模式生产文化产品,是大众文化的本质特征。因而在当时,大众文化在中国的真正繁荣尚缺乏有力的体制支撑。而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社会发生了重大的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转轨,现代化、工业化进程快速推进,电子技术、传播媒介迅猛发展,大众文化的发展获得了坚实的基础,从而进入了迅速走向繁荣的黄金发展时期。正如戴锦华所述:“无论是已成为普通家庭内景的电视机拥有量在中国城乡的惊人增长,还是在时间与空间纬度及权限范围的意义上不断扩大其领地的电视节目;无论是好戏连台、剧目常新的图书市场,还是乍冷乍热、令人乐此不疲的电影、影院与明星趣闻;无论是面目一新的电台里种类繁多的直播节目,还是林林总总的热线与专线电话;无论是耳熟能详、朗朗上口的电视、电台广告,还是触目可见的海报、灯箱、广告牌、公共汽车箱体上诱人的商品‘推荐’与商城‘呼唤’;……当然,尚有铺陈街头报摊之上的各类消闲性的大小报章与体育、军事、青年、妇女类通俗刊物,装点都市风光的时装系列……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毋庸置疑,大众文化在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