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课时探究世界的本质一、选择题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对这个“物质”的理解,下列观点中正确的是()①物质不依赖人的意识②物质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③物质就是各种各样的具体的物质形态④物质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A.②③B.①③C.①④D.②④2.(2016北师大附中质检,17)在自然界中,既有姿态万千的山川湖海,也有许多看不见、摸不着却又真实地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从哲学的角度看,这些事物的共性是()A.客观实在性B.客观存在性C.社会历史性D.能动性3.(2017北京顺义期末,11)北极星指的是最靠近北天极的一颗星,是夜空中能看到的亮度和位置较稳定的恒星。千百年来,曾经的北极星会被新的更靠近北天极的恒星取代。现阶段北极星是指小熊座α星,在3000年前是天龙座α星,隋唐时期北极五成了北极星,而到公元4000年前后,仙王座γ星将成为北极星。以上材料说明()A.北极星是人们实践的产物B.静止是运动的普遍状态C.绝对静止的事物是没有的D.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4.黑格尔认为“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这种观点错在否认()A.事物的运动是绝对的B.思维是运动的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D.相对静止的存在5.(2016北京顺义模拟,17)某大学的校训是“繁星纵变,智慧永恒”。这表明()A.繁星是绝对运动的,智慧是相对静止的B.繁星是相对运动的,智慧是绝对静止的C.繁星随时光而变,智慧可以超越时空D.繁星运动瞬息万变,智慧是亘古不变的6.(2016北师大附中模拟,17)“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时间都去哪儿了》中句句歌词直戳心扉,掀动了许多人的感慨。材料体现()A.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C.世界万物是永恒发展的D.世界存在尚未认识的事物7.(2016北京东城模拟,24)“五里滩头风欲平,张帆举棹觉船轻。柔橹不施停却棹,是船行。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却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诗词形象地说明了()A.运动和静止是相互联系的B.物质与意识分不开C.理论与实践是相互联系的D.现象与本质相统一8.规律是客观事物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下列属于规律的是()A.太阳东升西落B.种瓜得瓜,种豆得豆C.生产关系应适应生产力D.水从高处往低处流9.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这一规律,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等问题。这样做的世界观依据是()A.人类可以创造规律B.规律是客观的C.人们可以利用规律D.人们可以改造规律10.(2016北京海淀期中,17)近年来,我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红碱淖面临严重危机,上游地表补给河流被大坝截留,下游湖区则被开发成为旅游景区,湖水面积较鼎盛时期缩小近半,水量减少造成湖中十几种野生鱼相继绝迹,也影响了周围人们的生活用水及农业灌溉。这启示我们()A.人的活动与自然生态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B.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改造自然生态的规律C.人应该尊重自然生态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D.只有自在事物之间的联系才是客观的11.(2017北京春季会考,23)下边漫画中的做法没有正确认识到()A.规律是我们的感官可以直接感觉到的B.规律并不都是事物本质的、必然的联系C.认识规律才能改造规律D.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12.(2017北京顺义二模,26)民谚有云:“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龙抬头”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表示春季来临,万物复苏,预示一年的农事活动即将开始。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民谚是主观的人为联系②客观规律支配农事活动③实践是民谚的基础和来源④顺从自然是发展农业的必然选择,在自然面前,人类是无能为力的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二、非选择题13.(2016北京海淀模拟,29)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通过实验揭示了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即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而是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快,后来就逐渐减慢了,到了相当长的时间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现在,这一规律被人们广泛应用于学习知识之中。请回答: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5分)14.国学经典是古代圣贤思想、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最近,山东、广东、北京等地将出版国学教材,在中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