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1: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一块内陆的土地价格从8000美元上升到20000美元,面向大海的土地则从15000美元升至25000美元,而海滩边的土地更是从20000美元跳到75000美元。”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土地供应紧张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B.分期付款造成美国房地产市场泡沫C.炒房投机直接造成市场的虚假繁荣D.新政实行国家干预提高了消费能力题2:《全球通史》中写道:“大危机中境况最惨的还是农业,农产品大量滞销,农民负债累累,农产品价格已跌到历史最低点,猪肉三分一磅,牛肉五分一磅,一只肥羊卖不到一元钱。”罗斯福新政措施中,能够直接改变这一状况的是()A.减耕减产和调整产品结构B.控制物价与“以工代赈”C.实行救济和保护劳工权利D.增加工资与调整劳资关系题3:右图是20世纪后半期世界工业发展情况表。据图可知,高收入国家的工业比重呈不断下降趋势。以下对此现象的解读中,比较合理的是()A.世界经济多极化的反映B.低收入国家工业发展水平超过发达国家C.发达国家逐渐从工业经济转向知识经济D.低收入国家反对霸权主义取得重大成果题4:“供应学派”(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认为:“过去的反通货膨胀政策过分注重需求而忽略供给。”该理论与凯恩斯主义的不同主要是()A.降低企业税率,刺激投资与生产B.扩大国家公共工程,建设增加就业机会C.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需求D.扩大财政赤字,刺激经济高增长题5:某国际组织成立于20世纪90年代,“它内部成员国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差距很大,是南北经济合作的典型代表之一,在很大程度上是双赢的选择和结果。它有大国的主导,大国为了维护自己的经济地位,为它的成立付出了巨大的热情和动力,这是它的显著特点。”该组织是()A.上海合作组织B.亚太经合组织C.北美自由贸易区D.欧洲联盟题6:“金砖国家”是指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四个新兴经济体国家以及后加入的南非共五个国家,通过金砖会议商讨合作、协调发展。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金砖国家合作有利于对抗超级大国美国B.金砖国家出现反映了世界经济全球化以及国际政治多极化的趋势C.金砖国家合作有利于五国政治经济军事一体化D.中国是金砖国家中的盟主,在协调一致立场和行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题7:“全球化”一词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才出现,但全球化现象早已客观存在,并且它与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理论有渊源关系。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全球化经历了3个伟大的时代:“全球化1.0”主要是国家间融合和全球化,开始于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时,持续到1800年前后,是劳动力推动着这一阶段的全球化进程,这期间世界从大变为中等。“全球化2.0”是公司之间的融合,从1800年一直到2000年,各种硬件的发明和革新成为这次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从蒸汽船、铁路到电话和计算机的普及,这其间因大萧条和两次世界大战而被迫中断,这期间世界从中等变小。而在“全球化3.0”中,个人成为了主角,肤色或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不再是合作或竞争的障碍。软件的不断创新,网络的普及,让世界各地包括中国和印度的人们可以通过因特网轻松实现自己的社会分工,世界变平了,从小缩成了微小。——托玛斯·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材料二“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世界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马克思恩格斯选集》请回答:(1)据材料一,说明全球化3.0阶段与前两阶段在主体和推动力上有何不同?出现这种不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运用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二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50字左右)课后练习详解题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经济危机。材料反映土地价格过高,这与分期付款造成美国房地产市场泡沫有关。题2: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根据所学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材料反映的是危机时期农业方面的状况,能够直接改变这一状况应该选罗斯福在农业方面措施,A符合。B、C属于罗斯福社会保障方面,D属于罗斯福在工业方面措施。题3:答案:C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