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专攻1化学与STSE、传统文化中的化学现象与方法1.(2019全国Ⅲ)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高纯硅可用于制作光感电池B.铝合金大量用于高铁建设C.活性炭具有除异味和杀菌作用D.碘酒可用于皮肤外用消毒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了化学与STSE的关系,特别注重了化学物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晶体硅中的电子吸收光能,电子发生跃迁,可将光能转换为电能,A项正确;铝合金具有密度小、硬度大等优点,可大量用于高铁的建设,B项正确;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结构,有较强的吸附性,可用于除异味,但不具有杀菌作用,C项错误;碘酒中的碘单质具有强氧化性,可杀菌消毒,故可用于皮肤外用消毒,D项正确。2.(2019天津七校高三模拟)化学与材料、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丝绸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B.喝补铁剂(含Fe2+)时,同时服用维生素C效果更好,因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C.推广使用CO2合成的可降解聚碳酸酯塑料,能减少“白色污染”D.宇宙飞船返回舱外表面使用的高温结构陶瓷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答案:A解析:丝绸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A项错误。3.古代的很多成语、谚语都蕴含着科学知识,下列对成语、谚语的解释正确的是()A.“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说明相同质量和温度的水和冰,冰的能量高B.“玉不琢,不成器”“百炼方能成钢”发生的均为化学变化C.“甘之如饴”说明糖类均有甜味D.“火树银花”中的焰火实质上是金属元素的焰色反应答案:D解析:相同质量的同种物质,固态的能量比液态的能量低,所以水和冰比较,水的能量高,A项错误;“玉不琢,不成器”发生的是物理变化,“百炼方能成钢”发生的是化学变化,B项错误;不是所有的糖类都有甜味,如淀粉、纤维素属于糖类,它们均没有甜味,C项错误。4.我国有着悠久的文明历史,其中青铜、陶瓷、造纸及黑火药等与现代化学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青铜的熔点比纯铜和锡的熔点都高B.陶瓷的主要成分为硅酸盐C.古代的纸张主要成分为蛋白质D.黑火药爆炸时,氧化剂只有硝酸钾答案:B解析:青铜是铜锡合金,合金的熔点一般比组分金属都低,A项不正确;古代的纸张主要成分是纤维素,C项不正确;黑火药的主要成分是KNO3、S和碳单质,爆炸时发生如下反应:2KNO3+3C+SK2S+N2↑+3CO2↑,氧化剂是KNO3和S,D项不正确。5.(2019天津高三月考)化学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陶瓷坩埚和石英坩埚都是硅酸盐产品B.乙醇、过氧化氢、次氯酸钠等消毒液均可以将病毒氧化而达到消毒的目的C.新型材料聚酯纤维、光导纤维都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D.高分子吸水性树脂聚丙烯酸钠不溶于水,可吸收其自身质量几百倍的水答案:D解析:石英坩埚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属于氧化物,不是硅酸盐产品,A项错误;过氧化氢、次氯酸钠等消毒液均可以将病毒氧化而达到消毒的目的,乙醇可使蛋白质脱水而变性,不具有氧化性,B项错误;光导纤维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属于无机物,不是有机高分子材料,C项错误;高吸水性树脂属于功能高分子材料,聚丙烯酸钠含亲水基团,相对分子质量在10000以上,属于功能高分子材料,D项正确。6.(2019安徽六安高三模拟)下列关于古代化学的应用和记载,对其说明不合理的是()A.《本草纲目》中记载“(火药)乃焰消(KNO3)、硫黄、杉木炭所合,以烽燧铳极”这是利用了“KNO3的氧化性”B.杜康用高粱酿酒的原理是通过蒸馏法将高粱中的乙醇分离出来C.我国古代人民常用明矾除去铜器上的铜锈[Cu2(OH)2CO3]D.蔡伦利用树皮、碎布(麻布)、麻头等为原料精制出优质纸张,由他监制的纸被称为“蔡侯纸”。“蔡侯纸”的制作工艺中充分应用了化学工艺答案:B解析:火药发生化学反应时,KN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获得电子,被还原,作氧化剂,体现氧化性,A项正确;高粱中不含乙醇,用高粱酿酒是高粱中的淀粉在酒曲作用下反应产生了乙醇,然后用蒸馏方法将乙醇分离出来,B项错误;明矾是强酸弱碱盐,水解使溶液显酸性,酸性溶液中H+与铜锈[Cu2(OH)2CO3]发生反应,产生可溶性的物质,因此可以达到除锈的目的,C项正确;“蔡侯纸”的制作过程中充分应用了化学工艺,D项正确。7.(2019广东四校高三期末)生活处处有化学。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这里用到的实验操作是蒸发B.“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