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规范练12氮及其重要化合物(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小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5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O、NO、NO2都是大气污染物,在空气中都能稳定存在B.NO可用于某些疾病的治疗C.NO2通入FeSO4溶液中始终无明显现象D.汽车尾气的主要污染成分包括NO、CO和N22.在15.2g铁和铜组成的合金中加入过量的硝酸溶液,合金完全溶解,同时生成气体X,再向所得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生成25.4g沉淀,则下列表示气体X组成的选项中合理的是()A.0.3molNO、0.1molNO2B.0.3molNO2、0.1molNOC.0.6molNOD.0.3molNO23.下列反应中硝酸既表现出酸性又表现出氧化性的是()A.使石蕊溶液变红B.与铜反应放出NO气体,生成Cu(NO3)2C.与Na2CO3反应放出CO2气体,生成NaNO3D.与S单质混合共热时生成H2SO4和NO24.(2018全国Ⅱ)研究表明,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在形成雾霾时与大气中的氨有关(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雾和霾的分散剂相同B.雾霾中含有硝酸铵和硫酸铵C.NH3是形成无机颗粒物的催化剂D.雾霾的形成与过度施用氮肥有关5.绿色化学实验已走进课堂,下列做法符合绿色化学的是()①实验室中收集氨气采用图甲所示装置②实验室中做氯气与钠反应的实验时采用图乙所示装置③实验室中用玻璃棒分别蘸取浓盐酸和浓氨水做氨气与酸反应生成铵盐的实验④实验室中采用图丙所示装置进行铜与稀硝酸的反应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6.(2017北京理综)下述实验中均有红棕色气体产生,对比分析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①②③A.由①中的红棕色气体,推断产生的气体一定是混合气体B.红棕色气体不能表明②中木炭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C.由③说明浓硝酸具有挥发性,生成的红棕色气体为还原产物D.③的气体产物中检测出CO2,由此说明木炭一定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7.用下图装置制取、提纯并收集下表中的四种气体(a、b、c表示相应仪器中加入的试剂),其中可行的是()选项气体abcANO2浓硝酸铜片NaOH溶液BCO2稀硫酸石灰石饱和NaHCO3溶液CO2H2O2溶液二氧化锰浓硫酸DNH3浓氨水生石灰碱石灰8.(2018河北衡水中学调研)在一定温度下,某浓度的硝酸与金属锌反应生成NO2和NO,两者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则要使1mol金属锌完全反应,反应过程中消耗此硝酸的物质的量为()A.2.4molB.2.6molC.2.8molD.3.2mol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44分)9.(14分)喷泉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其产生原因通常是装置内外存在压强差。(1)图a所示为化学教学中所用的喷泉实验装置,在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胶头滴管及烧杯中分别盛有液体。下列组合中不可能形成喷泉的是。A.HCl和H2OB.O2和H2OC.NH3和H2OD.CO2和NaOH溶液(2)某学生积极思考产生喷泉的其他办法,并设计了如图b所示装置。①在图b锥形瓶中分别加入足量下列物质,反应后可能产生喷泉的是。A.Cu与稀盐酸B.NaHCO3与NaOH溶液C.CaCO3与稀硫酸D.NH4HCO3与稀盐酸②在锥形瓶外放一水槽,瓶中加入酒精,水槽中加入冷水后,再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结果也产生了喷泉,水槽中加入的物质可以是。A.浓硫酸B.食盐C.硝酸钾D.硫酸铜这种方法产生喷泉的原理是。③比较图a和图b两套装置,从产生喷泉的原理来分析,图a是(填“增大”或“减小”,下同)上部烧瓶内的气体压强;图b是下部锥形瓶内的气体压强。10.(12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NO的性质,进行了如下实验。(1)甲同学设计了图甲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集气瓶中收集到无色气体,由此确定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NO气体。甲同学的推断(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2)乙同学不同意甲同学的推断。他观察到图甲装置圆底烧瓶中的气体不是无色。为此乙同学设计了图乙装置进行实验,步骤如下:①在大试管中放入适量石灰石,加入过量稀硝酸;②待石灰石反应完全,将铜丝浸入过量的稀硝酸中;③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大试管中气体始终为无色,收集反应产生的气体;④待集气瓶充满气体后从水槽中取出,敞口正放在桌面上,观察到瓶口气体颜色有变化,证明稀硝酸与铜反应生成NO。步骤①的作用是;步骤④瓶口气体的颜色变化是。(3)当过量的铜与稀硝酸完全反应后,再加入20%的稀硫酸,铜片上又有气泡产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11.(2018天津理综)(18分)烟道气中的NOx是主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