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8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 课时规范练25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岳麓版-岳麓版高三历史试题VIP免费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8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 课时规范练25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岳麓版-岳麓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1页
1/5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8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 课时规范练25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岳麓版-岳麓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2页
2/5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8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 课时规范练25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岳麓版-岳麓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3页
3/5
课时规范练25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一、选择题1.(2018河南洛阳期中,23)1918年11月,苏俄人民委员会颁布法令规定:一切食品、个人消费品和家用物品均由国营商业和合作社供应,禁止私人自由贸易。这一规定()A.促使苏俄开始所有制变革B.严重脱离了当时俄国的国情C.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D.具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性质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取消商品贸易,实行供应制,并未涉及所有制的变革,故A项错误;当时苏俄处于战时状态,需要集中一切人力、物力应对前线的胜利,因此不是脱离当时的国情,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措施有利于保障战争的胜利,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故C项正确;材料中的措施是社会主义政策的体现,故D项错误。2.(2018吉林二模,22)列宁在1921年4月21日发表的《论粮食税(新政策的意义及其条件)》中,反复论证了苏俄小农经济大量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列宁的这一论述()A.成为苏俄改变农业政策的理论依据B.加速了苏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进程C.明确了加快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目标D.指出了苏俄快速实现工业化的必要性答案A解析材料中列宁论述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的必然性,成为苏俄改变农业政策的理论依据,故A项正确;苏俄(联)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是指农业集体化,其发生在斯大林执政时期,故B项错误;以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加快而是迂回向社会主义过渡,故C项错误;以牺牲农业来加快工业化的速度,发生在斯大林执政时期,故D项错误。3.(2018安徽皖江名校联盟联考,22)苏俄(联)新经济政策实施后,相对于租让企业,租借企业比较多,仅1924年就由国家租出6488个。但是,它们多是磨粉厂、碾米厂、榨油厂、制革厂甚至是一些小作坊,承租人多是原来的业主,另外大约有1/4的承租人是合作社。这表明当时苏俄(联)()A.借助本国资本建立工业体系B.准备对社会主义制度进行改革C.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经济D.举借内债来解决民生方面问题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信息“苏俄(联)新经济政策实施后”和“租借企业比较多,仅1924年就由国家租出6488个”,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信息所处时代特征是苏俄(联)实施新经济政策,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国家控制下的私人资本主义,可以是本国资本家,也可以是外国资本家)发展经济,故选C项。苏俄(联)实施新经济政策是为了恢复发展经济,并向社会主义过渡,而非借助本国资本建立工业体系,故排除A项;当时苏俄(联)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没有建立,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举借内债来解决民主方面问题,故排除D项。4.(2018河北石家庄一模,33)1932年底,苏联开始实行身份证制度,身份证只发给城市居民,市镇、中心区、新建筑工地、国营农场等地的工人,农村的居民(集体农庄庄员)则拿不到身份证,而没有身份证连一张火车票都买不到,农民被牢牢束缚在土地上。据此推知,当时苏联()A.工人阶级成为领导阶级B.实物配给制损害了农民利益C.行政命令代替计划经济D.农民为国家工业化做出奉献答案D解析十月革命后建立了工人阶级领导的苏维埃政权,故A项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实行实物配给制,故B项错误;计划经济就是执行政府的行政命令,故C项错误;由材料“1932年底”时间信息可知“斯大林模式”逐渐形成,结合材料中“身份证只发给城市居民”“农民被牢牢束缚在土地上”可知“斯大林模式”以牺牲农业发展为代价片面发展重工业,农民为国家工业化做出奉献,故D项正确。5.(2018河南名校联盟第一次段考,23)赫鲁晓夫提出“全面展开共产主义建设”的口号,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代之以“发达社会主义”的提法,1967年宣称苏联已建成“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这两个口号都()A.具有开创性、探索性、创新性的特征B.与美苏争霸中苏联居于优势密切相关C.是“加速发展战略”在改革中的运用D.体现了苏联领导人对国情的片面认识答案D解析建设社会主义的口号在此之前已经提出,因此不具有开创性,故A项错误;赫鲁晓夫时期美苏争霸苏联处于守势,故B项错误;“加速发展战略”是在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提出的,故C项错误;材料中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的口号说明当时对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认识不充分,故D项正确。6.(2018陕西榆林一模,22)俄国历史学家德米特连科评述道:“这样,到20世纪80年代初,苏联的极权体制事实...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8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 课时规范练25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岳麓版-岳麓版高三历史试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