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闯关检测一、选择题1.(2018河北沧州质监)《诗经·周颂》中写道:“噫嘻成王,既昭假尔(成王轻声感叹作祈告,我已招请过先公先王),率时农夫,播厥百谷。”周公还告诫后代为君要“先知稼穑之艰难”。材料反映了()A.当政者重视粮食安全的思想B.当政者借此加强对地方的控制C.耕作技术出现革命性的变化D.小农经济对西周统治的重要性答案A题干材料“率时农夫,播厥百谷”“先知稼穑之艰难”表明当政者对农业的重视,故选A项。当政者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与材料的内容不符,B项错误;耕作技术出现革命性的变化是在春秋战国时期,C项错误;小农经济是封建社会的产物,D项错误。2.(2019山东德州期中)战国时期,李悝在魏国推行“平籴法”,政府在丰年以平价收购农民余粮,在灾年则平价出售储备粮。这一措施()A.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B.加重了国家的财政负担C.导致了商品经济的停滞D.抑制了生产热情的提高答案A题干中“政府在丰年以平价收购农民余粮,在灾年则平价出售储备粮”的措施,有利于确保农户的稳定,故选A项。题干提及的是平价收购,平价出售粮食,不会加重国家负担,B项错误;题干未提及国家反对商业,在重农抑商的大环境下,古代商品依然不断发展,C项错误;题干提及的是国家要防止农户破产,防止谷贱伤农,D项错误。3.(2018江苏无锡期中)汉代画像石(砖)上有大量妇女劳动的画面,如“一农妇在前播种,一农夫在后打土块”“男子持权扬场,女子抱麦子”“一农妇连枷打场”,以及妇女采集桑叶、纺织、酿酒、饲养家禽等。由此可知,汉朝的小农经济()A.提高了劳动妇女的地位B.采用了家庭生产的形式C.遏制了土地兼并的发展D.不具有自给自足的特点答案B材料体现了女性在家庭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说明中国传统社会实行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故选B项。小农经济与女性的社会地位的提高无关,A项错误;小农经济出现是土地私有化的表现,无法遏制土地兼并,C项错误;传统小农经济自给自足,D项错误。4.(2018江苏盐城期中)班固《汉书》载:“安世尊为公侯,食邑万户,然身衣弋绨,夫人自纺绩,家童七百人,皆有手技作事,内治产业,累织纤微,是以能殖其货,富于大将军光。”材料反映了当时()A.贵族官僚开始经营工商业B.已经出现雇佣关系C.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提高D.私营作坊颇具规模答案D据题干材料“夫人自纺绩,家童七百人,皆有手技作事,内治产业,累织纤微,是以能殖其货,富于大将军光”,可知私营作坊已颇具规模,故选D项。5.(2018河南中原名校第二次质量考评)下面是绘制于盛唐时期的敦煌莫高窟第23窟的壁画《雨中耕作图》。该图主要的史学价值在于()A.个体农业的形成B.耕作技术的进步C.农民生活的艰难D.庄园经济的发展答案B通过图中的圩田可以看出,这是古代中国耕作技术的又一大进步,故B项正确;古代中国的个体农业最早形成于春秋时期,A项错误;简单的农耕图并不能直接体现农民具体的生活状况,C项错误;材料中体现的是规模简单的个体农耕而非大规模的庄园经济,D项错误。6.(2018河南八市第二次测评)唐代敦煌户籍残卷记载:700年,户主张玄均34岁为丁男,户内另有丁男1人,寡1人,合应授田230亩,而其实际授田为75亩;721年,董思切一户应授田131亩,而实授田为28亩。这反映了唐代()A.均田制已遭到破坏B.分配土地严重不均C.官吏的腐败贪污D.各地的经济不平衡答案A据题干可判断为均田制,均田制在北魏孝文帝时期建立,隋唐沿袭,从材料看实际授田远远小于应授田,故选A项。均田制是按照性别、年龄分田的,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均田制的授田情况,无法反映官吏廉洁与否,C项错误;材料只提及了敦煌一地的情况,且只讲了土地分配情况,D项错误。7.(2019山东青岛调研)《梦粱录》中记载了南宋都城临安的240多道菜,《武林旧事》记录了当时临安的40种酒,仅临安一城,咸鱼专卖店就有200多家。这反映出当时()A.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地区B.商品经济丰富了市民生活C.发达的外贸促进了大众消费D.宋代重农抑商政策已松动答案B据题干材料“《梦粱录》中记载了南宋都城临安的240多道菜,《武林旧事》记录了当时临安的40种酒,仅临安一城,咸鱼专卖店就有200多家”可知,这描述了当时商品经济发达的景象,故选B项。8.(2018河南洛阳第一次统考)商人作为宋代社会兴起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通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