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闯关检测一、选择题1.(2018河南洛阳统考)18世纪中叶以前,中国进口商品以奢侈品为主,之后进口商品转以棉花、棉布、棉纱为大宗;19世纪30年代,棉布、棉纱已经成为中国进口洋货中的重要商品,进口货值不断增加。这反映了()A.中国社会自然经济已逐步瓦解B.手工业棉纺织品质量的下降C.西方国家加紧海外市场的扩张D.民众传统生活用品结构改变答案C据题干材料可知,外国棉布、棉纱进口的增加,反映出西方国家加紧海外市场的商品输出,故选C项。2.(2019广东广州调研测试)1844年,清政府曾多次“密谕”云南、贵州、广西、四川等省督抚,要他们设法大力鼓励当地商民投资开采银矿,并特别强调“官为经理,不如任民自为开采”,可使“民生国计,两有裨益”。这一做法是为了()A.应对白银外流带来的危害B.促进民族工商业的发展C.缓解西南地区的社会矛盾D.解决军事工业的资金困难答案A据题干材料1844年的时间信息可知,鸦片战争后列强打开中国国门致使大量白银外流,从材料中“鼓励当地商民投资开采银矿”“任民自为开采”可知,清政府意在缓解市场对白银的需求,故选A项。民族工商业诞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B项错误;材料强调开采白银“民生国计,两有裨益”,并非社会矛盾,C项错误;解决军事工业资金困难是在洋务运动时期,D项错误。3.(2018华附、广雅、省实、深中四校期末联考)货物单位1843年税率1858年税率棉花担6.54%5.72%印花布匹14.25%4.98%棉纱担6.94%4.86%上表是1843年与1858年中国进口棉花及棉纺织品税率比较表。这一现象造成()A.中国海关关税自主权逐渐丧失B.中国传统棉纺业受到严重冲击C.中国日趋沦为西方的原料基地D.西方列强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答案B题干表中印花布1843年税率为14.25%,而1858年税率则为4.98%,棉纱1843年税率为6.94%,1858年税率为4.86%说明当时对棉纺织业的冲击最大,故选B项。4.(2019湖南长郡中学第三次调研)下表是近代中国棉纱,棉布的进口状况,据此分析正确的是()项目1872年1881年棉纱5万担1224.1万匹棉布17.2万担1493.1万匹A.中国长期处于贸易逆差B.中国沦为列强原料产地C.民族工业在困境中发展D.加速棉纺织业纺织分离答案D题干材料中棉纱的大量进口使得织布不需要自己纺纱,这会加速棉纺织业纺织分离,故选D项。5.(2019河南中原名校质量考评)“明明是海军学校,却要叫水师学堂。这不是一个称谓的问题,背后,体现的是一个特别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新的东西,每每要被旧的压着,戴一顶旧帽子才能存活。”其体现的是()A.欣然接受器物层面的西化B.讽刺“中体西用”的局限C.反对洋务派的变革尝试D.认识到了中国落后的根源答案B据题干材料“明明是海军学校,却要叫水师学堂。这不是一个称谓的问题,背后,体现的是一个特别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新的东西,每每要被旧的压着,戴一顶旧帽子才能存活”可知,作者在这里讽刺的明显是洋务派所谓“中体西用”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故选B项。材料说明并没有欣然接受器物层面的西化,A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提及对洋务派以及洋务运动的问题,C项错误;材料中作者并没有具体阐述近代中国落后的根源问题,D项错误。6.(2018广西防城港模拟)洋务派初期只准官办企业,不准民办企业。即使后来建立的“官督商办”或“官商合办”企业,也是置于衙门的严格控制之下。据此可以推知,洋务派()A.企图借助政权力量来实现“分洋利”B.试图通过经济垄断以达求富之目的C.为确保洋务企业独尊地位不择手段D.并未真正跨出师夷长技的坚定步伐答案B据题干材料“不准民办企业”“严格控制之下”可知,洋务派试图通过经济垄断来达到求富的目的,故选B项。7.(2018山东临沂期中)光绪元年四月二十六日(1875年5月30日),清政府确立了加强海防与建立海军的方针,任命直隶总督李鸿章和两江总督沈葆桢分别督办北洋、南洋海防事宜。这一举措表明()A.中国海防空虚局面根本上扭转B.清政府的海防意识显著提升C.中国军制现代化改革开始起步D.国防战略调整到以海洋为主答案B题干材料“清政府确立了加强海防与建立海军的方针,任命直隶总督李鸿章和两江总督沈葆桢分别督办北洋、南洋海防事宜”说明清政府的海防意识显著提升,故选B项。加强海防与建立海军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中国海防空虚局面,A项错误;材料说是筹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