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十五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29讲 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练习 岳麓版-岳麓版高三历史试题VIP免费

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十五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29讲 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练习 岳麓版-岳麓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1页
1/9
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十五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29讲 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练习 岳麓版-岳麓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2页
2/9
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十五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29讲 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练习 岳麓版-岳麓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3页
3/9
第29讲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一、选择题1.(2018山东淄博模拟)玄学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流行的社会思潮,它以老庄思想为骨架,穷极宇宙人生的哲理。魏晋名士认为纲常礼教、君臣上下,多是“天理自然”,应任其发展。魏晋玄学()A.弱化了佛教的社会影响B.背离了孔子儒学思想C.主张无为与伦理名分结合D.发展了天人感应思想答案C根据题干材料中玄学推崇老庄和强调纲常礼教,可以得出其注重无为与伦理名分结合,故选C项。2.(2019河南中原名校质量考评)唐中叶兴起的古文运动绵延近三个世纪之久,这场运动主张文道合一、文以载道。反对追求形式美的骈文,认为其不便于自由地表达儒家思想,又背离了儒家社会教化的需要。据此可知当时()A.语言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B.士人借助文学运动复兴儒学C.儒学正统地位受到骈文冲击D.文学形式深受程朱理学影响答案B据题干材料及所学可知,古文运动的实行就是儒学子弟借助诗文运动来实现儒学复兴,故选B项。材料没有对语言有相关提及,A项错误;骈文的盛行并没有危及儒学正统地位,C项错误;程朱理学形成于两宋时期,D项错误。3.朱熹认为8岁进入小学阶段,他花费了很大精力编著小学阶段的教材,其中《小学》一书最为著名,该书以立教、明伦、修身、稽古为纲。这反映出朱熹()A.倡导经世致用的实学B.是理学的集大成者C.推动儒家伦理普及化D.关注儿童全面发展答案C据题干材料,可知朱熹编著小学阶段的教材,使儒家伦理从小影响人的行为,有利于儒家伦理普及化,故选C项。4.(2018山东滨州期末)南宋出现相当多的通俗教育读本,如《劝孝文》《劝学文》《劝农文》《谕俗文》等,这些读物劝导民众遵循长幼有序、男女有别、恪守本分等生活理念。这说明()A.理学成为社会主流思想B.商品经济推动了理学发展C.政府保障平民受教权利D.理学思想逐步走向世俗化答案D题干材料讲述的是南宋时期民间通俗读物根据理学的仁义道德、三纲五常的内容劝导民众,这反映了理学思想走向了世俗化,故选D项。5.(2018浙江宁波“十校联考”)朱熹在《戊申封事》中写道:“愿陛下自今以往,一念之顷必谨而察之;此为天理耶,人欲耶?果天理也,则敬以充之……果人欲也,则敬以克之。”这段文字体现的朱熹的主张是()A.干预政治的关键是“正君心”B.理比气更根本,逻辑上理先于气C.慎思明辨,格物致知D.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答案A据题干材料及所学可知,“天理”指人的正当欲望,“人欲”指人过分的欲望,朱熹主张正君心,统治者也要做到存天理,灭人欲,故选A项。6.(2017山东济宁模拟)史学界认为,宋明理学家“推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书,并非以正心诚意、修身养性为独善其身,而是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匹夫之责”。这反映出理学的突出特点是()A.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B.融合了佛道的合理成分C.适应了商品经济的需求D.注重道德教化的重要性答案A据材料宋明理学家“推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书,并非以正心诚意、修身养性为独善其身,而是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匹夫之责”可以得出理学的突出特点是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故选A项。7.(2018山东济南模拟)王守仁也谈“格物致知”,但他所说的“致知”是“致良知”,“格物”是“正行”,“格者,正也;正其不正者,去恶之谓也;归于正者,为善之谓也。”这说明王守仁()A.主张用伦理道德去规范自己的行动B.认为人的意念是天地万物的本原C.批判程朱理学否认孔孟的至高权威D.承认个人私欲,倡导个性自由发展答案A据题干材料,王守仁所谓的“正行”就是“归于正者,为善之谓也”,即用儒家的伦理纲常来约束自己的行动,故选A项。材料没有谈及天地万物本原的问题,B项错误;材料主要详细解释了王守仁“格物”的含义,没有批判程朱理学,C项错误;王守仁主张用儒家的伦理纲常来约束自己的行动,并不是倡导个性自由发展,D项错误。8.(2018山东德州期末)“二千年以来无议论,非无议论也,以孔夫子之议论为议论,此其所以无议论也。二千年以来无是非,非无是非也,以孔夫子之是非为是非,此其所以无是非也。”这一观点反映了李贽()A.批判君主专制B.反对教条主义C.主张学以致用D.反对儒家思想答案B据题干材料,可知李贽反对把孔子的是非观,强加于每个人,故选B项。材料“以孔夫子之是非为是非”,并不涉...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十五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29讲 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练习 岳麓版-岳麓版高三历史试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