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说明:下列叙述中,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在括号内打“×”。1.硅是一种灰黑色固体,有金属光泽;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2.SiO2是一种化学性质很不活泼的酸性氧化物,可发生反应:SiO2+2NaOH===Na2SiO3+H2O、CaO+SiO2=====CaSiO3。()3.氢氟酸是唯一能与SiO2反应的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O2+4HF===SiF4↑+2H2O,利用该原理刻蚀玻璃。()4.Cl2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可氧化大多数金属,如Cu+Cl2=====CuCl2,也可氧化大多数非金属,如H2+Cl2=====2HCl(白雾、苍白色火焰)。()5.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溶于水:Cl2+H2OHCl+HClO,氯水的成分有H+、Cl-、HClO、H2O四种,而液氯的成分只有Cl2。()6.生产漂白粉的反应: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生产“84”消毒液的反应为:Cl2+2NaOH===NaCl+NaClO+H2O。()7.实验室可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Cl2,现象是试纸变蓝,原理是Cl2+2I-===2Cl-+I2,淀粉遇I2变蓝色。()8.氧元素和硫元素在自然界中都以游离态和化合态存在。游离态的氧有O2和O3,二者都具有氧化性,O3的氧化性更强,可用于漂白和消毒,臭氧层被称为人类和生物的保护伞;游离态的硫俗称硫黄,易溶于二硫化碳,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9.SO2是无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易溶于水;SO2具有酸性氧化物的性质,使紫色石蕊试液呈红色,SO2+H2OH2SO3。()10.使品红溶液红色褪去的气体一定是SO2。使澄清石灰水先变浑浊后变澄清的气体一定是CO2。()11.SO3熔点为16.8℃,沸点为44.8℃,常温下为液态,标准状况下为固态。()12.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作干燥剂,但不能干燥NH3和H2S、HBr、HI等还原性的气体。()13.在反应C+2H2SO4(浓)=====CO2↑+2H2O+2SO2↑中,浓硫酸只表现强氧化性。()14.将游离态的氮转变为氮的化合物叫做氮的固定。包括人工固氮(如合成氨)、自然固氮(闪电固氮:N2+O2=====2NO)、生物固氮(根瘤菌固氮)。()15.反应3NO2+H2O===2HNO3+NO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质量比是1∶2。()16.实验室制备NH3的反应为2NH4Cl+Ca(OH)2=====CaCl2+2H2O+2NH3↑。检验NH3的方法有:①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置在试管口附近,若试纸变蓝,证明是NH3。②用蘸取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试管口,若有白烟生成(NH3+HCl===NH4Cl),证明是NH3。()17.NH的检验:取适量待测液于洁净的试管中,滴加浓NaOH溶液并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管口,若变蓝则证明溶液中存在NH。()18.铵盐都易溶于水,受热易分解(如NH4Cl=====NH3↑+HCl↑,NH4HCO3=====NH3↑+H2O↑+CO2↑),但有的铵盐受热分解不生成NH3。()19.在反应Cu+4HNO3(浓)===Cu(NO3)2+2NO2↑+2H2O中,表现氧化性和表现酸性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在反应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中,表现氧化性和表现酸性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20.CO2、SO2和NO2分别溶于水所得溶液都呈酸性,所以它们都能引起酸雨,都是大气污染物。()自主核对1.√2.√3.√4.√5.×(正确为:氯水中存在:Cl2+H2OH++Cl-+HClO、H2OH++OH-,则氯水中含有三种分子:Cl2、H2O、HClO和四种离子H+、Cl-、ClO-、OH-。)6.√7.√8.√9.√10.×(正确为: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可能是SO2,也可能是Cl2、O3等具有强氧化性的气体;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后溶液恢复红色的气体一定是SO2,使澄清石灰水先变浑浊后变澄清的气体可能是CO2,也可能是SO2。)11.√12.√13.√14.√15.√16.√17.√18.√19.√20.×(正确为:CO2能引起温室效应,使正常雨水的pH为5.6,但CO2不属于大气污染物;SO2和NO2使雨水的pH小于5.6,能引起酸雨,SO2和NO2属于大气污染物。)说明:下列问题的答案中有2个是错误的,请找出,说明错因并改正。1.实验室盛装NaOH溶液的试剂瓶用橡皮塞而不用带玻璃塞的磨口瓶,为什么?答案NaOH溶液能与玻璃中的SiO2反应生成Na2SiO3,Na2SiO3有较强的黏性,若用玻璃塞,会使瓶口黏结而影响使用。2.向滴有酚酞的Na2SiO3溶液中滴加盐酸,为什么得到红色的胶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