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2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12页《寓科技创新于学科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中期报告研究单位:吉首市铁路学校主持人:文斌本课题自2006年11月立项以来,在州市教科院(所)的指导和学校的大力支持下,课题组严格按照方案的预定目标、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实施。细致地讨论了出课题研究方案,使之进一步具体化,制定关于课题研究的相关制度;落实了研究经费。在整个研究过程中,课题组围绕组织形式、课程体系重组、活动模式更新,活动平台延伸等开展了扎实而有效的研究。课题组成员团结一心,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有条不紊地展开工作,保证了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取得了令人满意的阶段性成果。一、课题的简单回顾(一)、问题的提出1、素质教育强调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建设现代化的祖国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怎样结合学科教学,把科技创新引入课堂,挖掘教材中的科技创新素材,把原来个别学生的“三小”活动变为全体学生参与的第2页共12页第1页共12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12页科技创新活动,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2、本课题存在以下主要问题:传统教学内容指向单一;教学空间封闭;科技创新老师少、水平低;科技创新学生人少面窄;科技活动临时突击、不能长期开展的问题。(二)、预期目标:通过校内外一系列的科技创新活动,达到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有较大提高、教师的专业成长加快、学校的办学特色初步形成。(三)、理论依据1、科技创新教育理论。2、素质教育理论。3、马斯洛、罗杰斯的人本管理心理学和教育学。4、建构主义理论。5、陶行知的“六大解放”学说。(四)、研究内容本课题研究的内容是在相关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探求在开放性学科教学活动中提升学生素质的具体策略。(五)、研究方法和检测手段1、研究方法本课题主要运用行动研究法、调查法、观察法,辅之以实验法、经验总结法等研究方法。2、检测手段第3页共12页第2页共12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共12页(1)、策略报告,课题研究报告,展示研究的综合成果。(2)、形成以提升学生科学素养为核心的开放性科学探究活动具体操作模式。(3)、学生科学素养得以提升的系列资料。包括:学科教学效果提高的数据对比;省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参与获奖情况;各级各类中小学生艺术比赛参与获奖情况;学生学科竞赛获奖情况;学校内科技创新活动开展情况的总结。二、具体实施情况(一)、结合实际,挖掘创新题材。新课程要求我们开发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的多种课程资源。遵循“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基本原则,课题组成员认真分析教材,首先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作为教学主要目标,再结合具体实际从教学内容上挖掘创新素材,落实到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开展更深层次的探究——科技创新活动。例如,在《杠杆的研究》中,老师引导开展了这样的课外探究:调查我们周围的杠杆类工具,研究它们的结构,看看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学生通过调查研究,提出了很多改进方案,尽管有的还很幼稚,但也体现出他们的创新意识。这样的探究,面对的是全体学生,满足不同学生不同层次的发展需求。又如,在学习“植物与环境”的课程后,老师的教学没有就此结束,而是和学生开展了新的探究——调查我们湘西苗族是怎样利第4页共12页第3页共12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4页共12页用植物来保护他们赖以生存的居住环境的。这样,课堂教学上的简单探究就能转化为更持久、更广泛、层次也更深的校外科技创新活动。再如,《昆虫》课后,结合吉首市农村的支柱产业——椪柑,老师和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展开了有关椪柑害虫的调查,既丰富了孩子们的昆虫知识,又培养了他们关注农村、热爱家乡的品德。(二)、巧设情境,激发创新兴趣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是他们求知的起点,是培养科学素养的内在动力,是搞好创新的首要条件。教育家皮亚杰指出:“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