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11+XX年旅游扶贫工作的实施方案3311+2020年旅游扶贫工作的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以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x大精神和中央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紧抓国家实施区域协调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机遇,坚持“精准施策、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批实施”的原则,以旅游扶贫关联项目建设为抓手,以旅游扶贫技能培训为突破,以旅游扶贫宣传推广为支撑,以健全旅游扶贫模式机制为保障,大力实施旅游产业扶贫开发工程,为乡村振兴和贫困人口就业、创业、增收提供持续稳定的平台,有效发挥旅游产业在脱贫攻坚中的促进作用。二、发展目标积极探索扶贫开发与旅游产业有机融合的新途径、新方式,丰富旅游产业产品、共享旅游发展红利。通过参与经营、接待服务、特产出售、土地出租、入股分红等有效途径实现脱贫致富,增强旅游示范带动功能和覆盖率。三、重点工作(一)编制乡村旅游规划。按照“旅游+”的发展模式将乡村旅游扶贫工作作为全县旅游“十三五”规划的重要内容,系统梳理全县贫困村旅游资源、区域交通、人口规模等情况,明确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思路、途径和举措。支持宜游贫困村编制乡村旅游扶贫规划及建设方案,完成旅游扶贫开发项目储备。(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将旅游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加大重点村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优化重点村乡村公路、慢行道、停车场、标识标牌等交通服务体系,建立健全重点村公共服务和商贸物流体系,支持有条件的村建设游客服务中心(咨询中心),加强村容村貌整治,改善供电、供水、通信、消防、环境卫生等基础条件。深入推进“厕所革命”,支持每个重点村至少建成一座a级以上旅游厕所,提升旅游接待能力和接待条件。(三)开发乡村旅游产品。因地制宜的发展农家客栈、乡第1页共5页村特色酒店、精品农家乐、露营基地、汽车房车营地等乡村旅游项目,打造“玉米粉儿,小米饭儿,山药蛋儿”等传统农家特色餐饮,发掘一系列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特色餐饮系列品牌。开发乡村摄影、徒步慢游、康体养生等新业态产品,鼓励特色产品的宣传、营销及开发,加快推广葡萄、杏扁、杂粮等农特产品包装的应用,实现产品旅游化、品牌化。策划以地域文化为主题、乡土乡情为依托的观赏或体验型节庆赛事活动。推进旅游扶贫村与周边景区的统筹协调,开发景区衍生产品。实施旅游商品品牌建设工程,支持旅游企业及农业市场主体创建和申报驰名商标、著名商标。积极培育一批旅游商品研发、生产、销售龙头企业,支持本地产品直销中心、旅游商品集聚区建设。(四)创新智慧旅游体系。优先支持有条件的旅游扶贫村建设旅游电商平台,深入开展电子商务创新创业人才、乡村旅游创客等培训项目。组织贫困地区实施“一村一店”、“旅游淘宝村”、“旅游扶贫村+特色馆”等平台建设,依托农村超市等营业场所建设电商服务站点,支持各大电商平台对旅游扶贫示范村进行在线宣传推广、特产销售、旅游线路营销等。(五)强化旅游人才培养。加强乡村旅游行政管理干部队伍、乡村旅游从业人员队伍建设,提升指导服务、管理经营、实用技能等方面能力。通过乡村旅游专业培训、劳动技能培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农村贫困家庭一户一人培训计划”等培训资源,以直接提升从业农民的服务水平与技术技能为核心,开展乡村旅游经营户、乡村旅游带头人、能工巧匠传承人、乡村旅游创客四类人才和乡村旅游导游、乡土文化讲解等各类实用人才培训,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六)强化旅游宣传营销。制定宣传推介方案,充分利用旅游网站、微信、微博及相关宣传媒介,大力推介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提高在线营销能力。推广乡村度假生活理念,把乡村旅游景点变成“单位的疗养院”、“学校的实践基地”和“社区的活动中心”,通过“结对子、举办产品对接会、发展营销代理人”等方式,全面拓展市场。有效整合产品链上的乡村旅游资源,联合客源地城市旅行社,开展社区广告植入宣传、第2页共5页产品销售。挖掘贫困村特色乡土文化、民俗风情,举办农事节庆游、山水生态养生游等系列“节庆营销”活动,打造乡村旅游品牌。(七)强化旅游行业管理。充分发挥农家乐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