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跟踪检测(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及国共十年对峙(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说明:标“★”题难度稍大,意在提醒学生慎思慎做,教师可对这些题目进行选讲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2·湛江一中模拟)在一场轰轰烈烈的政治运动过后,人们惊奇地发现运动的参与者有:王公贵族、平民、商人、店员、农民、地主、工厂主、工人、教师、学生、残障人士等等。这场政治运动最可能属于什么性质()A.社会主义B.法西斯主义C.民族主义D.自由主义2.(2012·潮汕五校联考)胡锦涛《在五四运动八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五四运动树立了一座推动中国历史进步的丰碑。”“推动”主要体现在()①明确了反帝反封建的纲领②推动了新的救国救民思想传播③显示了新阶级力量的作用④沉重打击了国民党的统治A.②③B.①③C.②④D.①③④3.(2013·华南师大附中摸底)“是你拉着俺的手,在村口的大树旁,一同告别了咱娘(或者咱妈妈),踏上北伐的战场。”这是一首描写国共关系的网络诗歌,诗中反映的国共两党这次合作的目的是()A.反对蒋介石独裁统治B.推翻列强和封建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C.同北洋军阀抢夺地盘D.共同抗击日本侵略4.(2013·金山中学摸底)近年披露的《蒋介石日记》记录了他访苏时的所见:“一儿童教育周密;二工人皆施军队教育;三小工厂租给私人。”据此推断,蒋介石访苏的时间和目的最有可能是()A.1918年,代表国民党参加十月革命胜利一周年庆典B.1919年,五四运动后赴苏俄学习救国思想C.1923年,受孙中山委派寻求苏联对中国革命的帮助D.1940年,寻求苏联对中国抗战的援助5.(2013·执信中学期中)在近代革命史上,珠江流域,尤其是两广地区,对中国革命的贡献是很大的。下列革命事件中,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的是()①国民大革命②工农武装割据③太平天国运动④义和团运动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③6.(2012·珠海摸底)如图为1927年至1937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发展折线图。图中显示1928年至1934年党员人数大幅度上升,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历史原因是()A.五四运动的发生B.红色政权的建立C.抗日战争的爆发D.解放战争的胜利7.(2012·顺德调研)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提出“中国革命的成败取决于农民,只有农民才能使旧中国这个摇摇欲坠的大厦倾塌”。在该观点指导下的革命实践是()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B.第一次国共合作C.北伐战争D.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8.(2012·潮州华侨中学测试)张鸣在《苏维埃乡村追求》中指出:“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苏维埃运动中国农村的开展以及农民对这个运动的理解,暗示了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以及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其中“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主要体现在()A.苏维埃政权的建立B.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C.红军长征的胜利D.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9.(2012·湛江四中月考)李立三(1899~1967年),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共优秀党员,新中国的创建者之一。1930年6月,他在《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中写道:“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制他的最后的死命。”这表明()A.中共还没有找到中国革命的新道路B.他反对工农武装割据理论C.他注意联合农民阶级D.他认清了当时中国的国情10.(2012·湛江一中模拟)“中共日益增长的权力的真正源泉,在于其农村的社会和经济政策。尤其是______,经常被引用来作为中共在农村的力量的基础,它使中共能在那里‘扎根’,而政府对于这种挑战完全束手无策。”文中空白处应填上()A.武装斗争B.土地改革C.农民运动D.根据地建设11.(2012·三水实验中学质检)下列有关遵义会议的表述,正确的是()A.制定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B.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C.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D.做出了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决定12.(2012·广州一中调研)“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和部分国民党高级将领认识到,中国对日抗战是持久战,必须以空间换时间。淞沪会战的紧要关头,蒋介石曾经在日记中写道:“凡我中国之寸土失地皆洒满吾...